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方正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 关注设备投资机遇

时间:2025-08-01 10:59 浏览: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根据初步测算,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09GWh,其中,半固态电池147GWh,全固态63GWh。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8亿元,其中半固态设备市场规模220亿元,全固态设备市场规模189亿元。当前,固态电池设备企业形成“传统锂电龙头转型+新兴势力专精”的双轮驱动格局,液态电池龙头设备企业依托规模化制造经验快速切入。随着2025年固态电池初步商业化,国产设备商有望光伏、锂电设备的国产替代路径,在全球高端装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全固态电池: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虽然本身不能提升能量密度,但相比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具备更稳定、更安全,电化学窗口宽等性质,因此可以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如高电压正极、富锂基、硅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材料,进而大幅提升电芯能量密度。此外,在安全性方面,固态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较高,不会泄漏、燃烧或爆炸,从而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本征安全性。进展方面,各电池厂/车企在2027年前后量产,预估产量可于2027年前达GWh水平,各国普遍规划2030年能量密度达500Wh/kg。

  对此,日、韩联盟式研发,欧美自主研发+投资入局,各国开启“军备竞赛”,各国均出台政策支持。国内国资委、工信部也先后出台重大支持项目,25、26、27年分别有工信部项目中期审查、硫化物全固态装车示范、1000辆示范性装车应用等关键节点。在支持政策加持下,国内固态电池商业落地有望加速。

  是在锂离子电池中引入固态电解质,同时保留少量电解液,正负极为三元/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石墨/硅碳/锂金属,制备工艺仍主要沿用传统锂离子电池工艺与装配技术。目前,国内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领先海外2-3年,在技术与成本上基本达到商业化量产要求。

  主要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等路线。综合来看,硫化物综合表现最佳,但需突破成本问题。分地区来看,亚洲更关注硫化物路线,北美、欧洲更关注聚合物、氧化物路线年,硫化物的路线%左右,有望逐步成为主流路线)正极: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继续沿用当前的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NCM等材料体系,其中比较常用的材料主要是高镍多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2)目前已广泛应用的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类、L4T5O12、无定形碳、硅基材料、锂合金等。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碳族负极、硅基负极、金属锂负极3类。其中,锂金属、硅负极最具成为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3)但目前,正极-电解质仍然存在物理接触不良、空间电荷层、元素交叉扩散,负极-电解质存在弱稳定性、物理接触不良等问题。

  EVTank在白皮书中指出,全固态电池在纤维化、胶框印刷、等静压环节需要引进全新的定制设备,在干混、辊压、叠片、化成分容环节,需要对设备进行精细化升级改造,在其他工序段则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当改造。据Ofweek锂电网,目前,液态电池单GWh设备成本约为1亿元,而全固态电池约为4-5亿元。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设备效率降低、设备数量增加、干法工艺难度指数级上升三个方面,但随着未来设备国产替代+规模效应显现,设备有望逐渐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