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低估值+宏观利好加持 瑞银继续看好银行股:有望迎来重估良机
瑞银于近日发布研报称,该行长期以来一直超配银行股,并在战略上继续维持这一立场。该行指出,银行股有以下支撑因素,但一如既往需要挑选正确的地区和个股。
对冲民粹主义上升:瑞银表示,其最担心的宏观问题之一是,民粹主义导致财政日益不负责任。该行估算,要将美国的政府债务与GDP比例稳定下来,需要财政紧缩占GDP的3%。而银行相对于其他行业在债券收益率上升时表现更好——银行股的表现与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密切相关。
欧洲/英国和日本的强势货币:银行股在欧元或日元升值时是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而在美元走弱时,新兴市场银行表现优异。瑞银表示,其目前仍然看空美元。
私人部门贷款增长回升:欧洲私人部门杠杆水平异常偏低,但正在显著回升中。瑞银的宏观模型显示,按照PMI、德国国债收益率和欧元的估值,欧洲银行股目前正好符合公允价值。不过,该行预测PMI和欧元将进一步走强,英国和日本银行股在相同变量下显得更便宜。
2、估值已计入经济显著放缓
在欧洲和美国,银行股的市盈率约比其长期均值低10%。瑞银认为,在欧洲,11.6%的股本成本过高,相较于美国过高,应当最多为10%。要实现目前已计入的约10%-14%的每股收益下调,需违约损失率上升20个基点或利率降至1%以下——这两者都要求经济出现严重放缓,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自“解放日”以来,瑞银将2025和2026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维持在2.9%和 2.8%。
3、银行股应当被重估的理由
本轮衰退中银行抗压能力更强:原因包括压力测试、对高风险贷款的高资本要求以及严格监管等,导致银行未进行高风险放贷。瑞典的经验表明,在经济衰退期,不良贷款并未明显上升,银行股表现反而优于大盘。
非宏观逆风显著减弱:例如,去杠杆基本完成;诉讼和罚款减少,因为银行不再因宏观经济背景受到批评,其风险控制大幅改善。
被破坏风险下降:例如,三年前市场担忧新兴科技对银行业的冲击,但如今这些“颠覆者”面临更严监管,且部分已被传统银行收购。
并购整合加速:多个地区明显加快了整合步伐。
银行已成为“新消费必需品”:目前大多数传统消费品行业反而受到异常冲击,银行则展现稳定性。
瑞银表示,在所有主要行业中,银行拥有最好的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组合。
在战术层面,瑞银表示,银行板块并未过于拥挤。根据该行的拥挤度数据,银行板块在全球29个行业中排名第8,在欧洲排名第9。盈利预期修正向好。在该行的欧洲评分卡中,银行板块盈利修正排名第2,全球范围内排名第5。并未严重超买。该行指出,目前银行板块超买程度为1个标准差,在该水平下,通常三分之二时间内银行股表现优于大盘。银行板块在全球PMI新订单与支付价格指标中表现最佳。
不过,瑞银补充称,8月和9月是历史上市场表现最差的月份。该行预计短期会有盘整,但仍维持MSCI AC World指数年终目标为960点。
瑞银表示,其全球银行研究团队推荐以下银行:
瑞银解释称,其自上而下的分析标准为:聚焦于利率已接近降息周期尾声的国家,或利率处于异常高位、预计将降息的国家。聚焦于货币强势国家的银行。关注其评分卡中表现良好的国家:南非、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印度尼西亚得分最高。
瑞银称,其全球股票策略团队的偏好则是:
部分新兴市场敞口:因美元走弱及该行预计美联储到2025年底将降息1个百分点,因此超配巴西银行与渣打银行;
日本银行:虽然该行未覆盖,但从自上而下分析表明非常有吸引力。
瑞银称,其对美国银行偏好较弱的原因包括:预计美国国内需求将从2025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急剧放缓;利率可能比市场预期下行更快;美元疲软相对不利;美国银行股的股本成本相较欧洲不具吸引力,唯一支撑是监管放松和资本过剩。该行美国研究团队预计,如果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下调100个基点,将对ROTCE带来约140个基点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瑞银表示,其筛选出市场共识为“卖出”但具备盈利上修趋势,且被该行评级为“买入”的银行包括:加拿大国家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ABN AM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