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
11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
一是高标准产业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和加速迭代,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高水平产品加速演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加速演进。截至2024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差异化体验。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到数字人、剪辑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普通软件一样融入工作和生活。
三是高质量用户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6月,我国已有2.3亿人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6.4%。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中青年、高学历网民中的使用率最高。同时,有40.6%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关注人工智能。
一是以“智能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模大、涉及面广、场景丰富,是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进行自动化数据分析,辅助企业进行生产决策,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控制与决策能力。
二是以“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生产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回答用户提出的农业知识问题,同时支持多模态交互,在育种、种植、养殖、遥感和气象等多个农业实践场景下得到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向深向实应用。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人工智能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人工智能+”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发展浪潮下,科技企业成为服务业数智化的助推器。通过技术、平台开放,助力服务业 “数智化”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放助力行业降本增效,同时新技术也带来新的消费体验,让文旅消费、生活消费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