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国信证券:人工耳蜗内外资主流品牌均中选 集采有望推动市场扩容及国产替代进程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此次集采人工耳蜗最高有效申报价较集采前降幅显著,预计将较大程度提高人工耳蜗类产品可及性,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从中选结果来看,人工耳蜗类中选价格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相对可控,国产品牌力声特及诺尔康有望借助此次集采提高市占率,逐步开启人工耳蜗的国产替代进程。
事件:2024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国采中选结果出炉,人工耳蜗类内外资主流品牌普遍中选
2024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
本次采购的主要产品类别为人工耳蜗类和外周血管支架类。从年度采购需求量来看,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品种中,植入体需求量11239个,言语处理器需求量10943个;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品种中,下肢动脉支架需求量123449个,非下肢动脉支架需求量101139个,静脉支架需求量33897个。从报量结果来看,人工耳蜗类国产占比情况好于外周血管支架类。
人工耳蜗最高有效申报价较集采前降幅显著,预计将较大程度提高人工耳蜗类产品可及性,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此次人工耳蜗类产品中,植入体最高有效申报价60000元/个,言语处理器最高有效申报价15000元/个。相较于此前市面上定价在20万~30万元的进口人工耳蜗,价格降幅较为明显。
此外,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此次集采竞争较为激烈,降价幅度较高,预计将带动产品加速入院,期待后续国产厂家凭借产品迭代创新实现份额提升,建议关注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国产领先企业心脉医疗。
从中选结果来看,人工耳蜗类中选价格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相对可控
2024年12月25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
人工耳蜗潜在市场空间巨大,集采有望推动市场扩容及国产替代进程
我国听障群体数量庞大,人工耳蜗为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帮助聋残病人恢复听觉的装置。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听力障碍残疾人数约为2780万,占全国残疾人的30%以上,居我国五大类残疾人群之首。据
人工耳蜗分体外部分和植入部分。体外部分在收集到声音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编码后,通过无线耦合的方式将信号发至植入部分,随后植入体将对应的电流信号送至刺激电极,引发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据
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我国人工耳蜗市场销售额至2025年预计将达到15.38亿元,至2030年预计将达到28.25亿元,分别对应2020-2025年及2025-2030年CAGR为18.8%/12.9%。从内外资品牌市占率来看,科利耳、领先仿生和美迪医疗累计占据国内约65%的市场份额。本次集采后,人工耳蜗产品的可及性显著提高,预计将推动国内人工耳蜗植入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