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国泰海通:从美日看中国消费潜力
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当前中国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70年代末、日本80年代初水平,借鉴美日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后,消费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文化消费转变会带来诸多投资机会。庞大的内需市场与消费升级趋势将持续释放潜力,下沉市场或成为增量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美日中三国经济及消费市场对比
美国GDP总量和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高,热衷于超前消费和信贷消费;日本深受老龄化问题困扰,经济增长相对乏力,居民消费倾向更趋理性化,更加追求高性价比;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明显偏低,未来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消费市场有望在消费升级和下沉市场中释放更大潜力。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服务消费主导阶段
1970年美国个人服务消费支出首次超过商品并持续拉开差距,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由1970年的50.7%升至2024年的68.5%。在这一时期,居民对食品、服装、汽车等商品消费支出份额出现下降,健康护理、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服务型消费支出份额大幅扩张,电影、音乐、餐饮、酒店、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不断增长。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从农业和工业向服务业转移,美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征。
80年代初日本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消费市场由商品消费转向高层次的服务消费转型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日本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从注重商品消费转向更注重服务消费带来的体验感和满足感,交通、通信、教育、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4年对于日本消费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服务消费占比首次超过商品消费,此后一直维持在近60%的水平,服务业成为拉动日本GDP增长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