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互联网泡沫25周年:AI投资热潮是否重蹈覆辙?
金融作家James Grant在最新的、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计划在2024年投入约2000亿美元用于AI研发,这一数字相当于它们全年营收的四分之一。然而,中国AI公司DeepSeek据称能够以远低于美国科技公司的成本开发AI模型,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国科技企业的巨额投入是否能够换来相应的回报?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此前的拜登政府指示国防部和能源部租赁联邦土地,以加速数据中心建设。而特朗普政府则迅速跟进,推出“星际之门计划”,并联合软银、OpenAI和甲骨文等企业,计划投资1000亿至5000亿美元。此外,自2023年初以来,美国宣布的新数据中心项目的总用电需求相当于全美94座核反应堆的总发电量。这种疯狂的投资热潮是否会引发新的科技泡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正值美国在线周年。这一交易曾被认为是互联网泡沫的巅峰之作,也是商业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股东价值毁灭事件。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向OpenAI发出974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一报价与软银拟向OpenAI投资400亿美元的计划相比,意味着OpenAI的潜在估值或将达到3000亿美元。Grant团队的分析师Evan Lorenz认为,历史经验表明,行业热潮的顶峰往往伴随着巨额并购交易,而AI领域或已进入这一周期的尾声。
回顾历史,1920年代的广播行业曾是当时的科技投资热点。Radio Corp. of America的股价在1920年代飙升200倍,但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暴跌98%。虽然广播技术后来取得了巨大成功,Radio Corp. of America的投资者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仍遭受了巨大损失。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AI投资热潮中。AI技术可能带来长期的生产力变革,但目前的市场估值、资本涌入及政府干预均与以往的泡沫周期高度相似。
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时,美国联邦财政仍处于盈余状态。然而,如今的财政状况截然不同。美国因两场中东战争、2007-2009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以及医疗保健支出导致赤字持续飙升。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将平均达到2万亿美元,约占GDP的6.2%。
这意味着,未来AI行业的资金将不得不与美国政府的债务融资需求竞争。CBO估算,光是利息支出就将占GDP的3.2%,超过政府的主要财政赤字。当资本市场面临政府债券供给激增的情况下,AI行业的高额融资需求可能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时代背景不同,科技投资周期的兴衰似乎在不断重演。从1920年代的广播泡沫,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再到今天的AI投资狂潮,市场的投机热情从未改变。正如詹姆斯·格兰特所言,科技行业的周期性繁荣与衰退,往往如同历史的回音般不断上演。
因此,值此互联网泡沫25周年之际,投资者或许应该谨慎思考:当前的AI投资热潮,究竟是科技革命的起点,还是又一次泡沫破裂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