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贺岁档“助攻”电影市场回温,影视股超前预热
国家电影局于12月9日启动“跨年贺岁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本次消费季覆盖贺岁、元旦、春节等重要电影档期,期间相关机构将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惠及全国电影观众。
刺激性政策之外,年内压制行业表现的供给因素抑或将迎来积极变化。在
而若将时间线拉长,徐克执导、改编自金庸小说的武侠电影
企稳预期下影视股站上拐点?
随着2025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供给侧边际改善叠加刺激性政策作用,低基数下来年中国电影市场复苏的确定性有望得到增强。
然而,即便置于行业企稳恢复预期之下,但相关公司能否就此迎来业绩拐点或许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是先来看猫眼娱乐,电影票务所在的在线娱乐票务是公司的基石业务,可视为决定公司整体业绩变动趋势的关键所在。而在这其中,电影票务又占了猫眼在线娱乐票务里的大头。
拆分来看,猫眼电影票务收入主要取决于观影人次、线上渗透率、公司市占率以及单张服务费。其中,线上渗透率和公司市占率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因此,猫眼该业务规模的主要影响因子便落在了单张服务费及观影人次上。
据了解,电影票务的服务费涨价需与上游制片方及下游近12000家影院对接与协商,再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于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敏感度更高,因此涨价的逻辑显然不如前些年通畅。
基于上述分析,基本可判定未来观影人次便是影响猫眼娱乐电影票务业务的最主要变量。更进一步而言,电影本身的质量与口碑,将直接影响观影人次,进而对公司相关业务产生重要影响。也正因为此,公司的电影票务业务预计还是会跟随电影大盘波动。
随着贺岁档以来电影市场热度回升,叠加后续储备大片云集,可以期待的是猫眼娱乐等公司的业绩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修复。但又由于今年来电影票涨价逻辑已经被阶段性证伪,除非不断有影片超出市场预期,否则相关公司的业绩向上空间抑或缺乏太大想象空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电影票务业务以外,包括阿里影业、猫眼娱乐等公司也在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增强成长的确定性。
拿阿里影业来说,公司目前已经集齐淘票票、凤凰云智以及大麦组成的B、C两端产品矩阵,成功打造了线下娱乐旗舰平台。同时,阿里影业也在加大对AI、数字人以及虚拟拍摄等创新技术的投入,并前瞻性发展IP衍生品及创新业务。在“内容+科技”的长期战略引领下,依靠多元化业务布局,或许可以期待的是阿里影业还能在传统优势业务以外培育出更多新的增长点。
总而言之,电影市场的回温对于产业链相关公司而言无疑算是大利好。但面对更趋复杂的市场环境,相关公司若要增强自身的增长确定性和弹性,除了寄望于大盘企稳回升外,亦更需激发更多的内在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