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兴业证券:历史七轮券商引领指数新高复盘及启示

时间:2025-07-14 23:28 浏览: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上周上证指数在券商的带领下突破3500点,历史行情显示,券商引领市场上台阶后,市场往往将围绕这个新的中枢运行,经过连续上涨之后,若缺乏宏观和产业大的变化或大量资金助推,市场大概率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结构上看,券商引领市场突破后20个交易日内,以军工、医药、TMT、美护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和化工、机械、新能源等α机会较多的行业领涨概率较大。

  兴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上周行情最大的特征,即上证指数在券商的带领下突破3500点。自4月7日底部,本轮券商板块已经上涨超20%。考虑到券商引领市场突破是一个有力的信号,该行复盘历史上类似行情,以期为后续行情提供启示。

  如果将时间区间限制在3.5个月以内,2010年以来券商区间上涨超20%的情况一共有7次:

  1、2012年初:国内,2011年11月30日央行宣布降准,2012年2月18日再次宣布降准,缓解市场对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担忧。2012年1月6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温总理明确“提振股市信心”;海外,连续QE提振下,海外股市持续大涨,美股创危机以来新高。国内外宽松+“股市信心论”的提振下,券商引领指数突破。然而,随着GDP首次“破8”,叠加两会明确表示地产调控不放松,市场持续调整至年末。

  2、2012年末:国内,随着前期连续降准降息、地产调控逐步放松等政策组合拳发力,2012年底经济从此前的快速回落进入到“L型”探底阶段,PMI、社融等数据更是验证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海外,美联储宣布扩大购买资产规模,标志着危机以来的第三轮QE继续扩大。随着经济复苏验证、流动性宽松,市场在岁末年初上演了一场由价值股引领的躁动行情。进入2013年,随着经济回归平淡,政策重心由“稳增长”重新转向“调结构”,叠加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兴起,行情发展为TMT和创业板的结构性走牛。

  3、2014年末:国内,央行意外降息点燃市场做多情绪,流动性宽松吸引杠杆资金大幅入场;海外,虽然美联储宣布QE暂停,但流动性依然维持宽松。国内稳增长政策刺激下,金融地产板块全面上涨,带动大盘指数快速抬升。进入2015年,杠杆资金大幅入市推升市场全面加速上攻,在经济复苏动能仍旧不足、基本面羸弱的背景下,符合中长期经济转型方向的TMT板块成为增量资金流入的核心方向。

  4、2019年初:国内,经过2018年下半年政策发力,2019年初社融放出天量、PMI见底,验证了经济的修复。资本市场地位上升至顶层高度,证监会主席换届、科创板开板、注册制实施等加速落地。海外,美联储加息于2018年底停止,2019年全年降息三次,全球流动性走向宽松,中美贸易摩擦也在逐步缓和。外资大幅流入推动市场走出了一波普涨的“快牛”行情。随着4月政治局会议边际收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在调整中逐步寻找共识,聚焦核心资产。而后核心资产统一战线建立,内外资合力诞生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核心资产牛市。

  5、2020年中:国内,疫情冲击下货币财政等逆周期政策持续加码,GDPQ2单季增速由负转正;海外,全球大放水下流动性持续宽松。公募和外资大举入市,券商、消费医药、半导体引领市场上涨。虽然后续中美摩擦再度升级、国内宏观流动性收紧等不确定性扰动市场上涨步伐,但在一系列不确定性落地之后,市场在岁末年初继续上演躁动行情,优质龙头持续新高。

  6、2022年末:国内,防疫政策实质性优化、地产政策“三箭齐发”,经济复苏预期显著升温;海外,美联储鹰派程度趋缓,美元美债回落,流动性边际宽松。消费、地产链等顺周期板块引领市场上攻。进入2023年,随着经济回归平淡,市场逐步开始在“AI+中特估”两条主线”:

  复盘后有以下主要结论:

  1、上涨催化:“国内宏观政策放松+提振股市、海外流动性宽松+风险事件缓和”,是历史上券商引领市场上涨的主要催化。

  本轮亦是如此:国内,关税冲击下“国家队”强有力托底、“5.7一揽子政策”快速落地,为市场筑牢底线思维。AI、创新药、军工、新消费等新动能持续显现,提振市场信心。海外,全球贸易摩擦和中东局势缓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相比前几轮,本轮上涨斜率更温和、风格更均衡,更多体现在政策托底、新动能显现对于市场信心的逐步改善。

  2、指数突破后市场走势:券商引领市场上台阶后,市场往往将围绕这个新的中枢运行,

  3、结构:券商引领市场突破后20个交易日内,以军工、医药、TMT、美护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和化工、机械、新能源等α机会较多的行业领涨概率较大。

  4、主线延续性:券商引领市场上涨前后,主线呈现一定的延续性。

  本轮4月7日底部至今,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TMT、军工、创新药为代表的成长行业,以及有色、化工为代表的涨价资源品,后续仍有望凝聚市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