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中泰证券:政策扰动下医疗器械短期承压 长期持续看好创新+出海机会

时间:2025-05-13 08:53 浏览: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医保控费在医疗器械领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依然看好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以及全球化发展,预计多重负面正在充分释放,未来趋势有望边际向好。该行持续看好国产企业在政策扶持以及技术驱动下,竞争力不断提升,加速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建议结合国际化、行业竞争、公司经营节奏、主题投资等,积极布局具有边际向好趋势、长期增长确定的优质个股逻辑标的。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新冠影响逐步出清,多重政策扰动致院内诊疗短期承压,国际化有望带来新增长点。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2542.67亿元,同比增长0.19%,扣非净利润272.49亿元,同比下降13.82%,不同子板块分化明显:2024年收入增速从高到底排序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扣非利润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

  其中低值耗材在2023年行业下游去库存的背景下,自2024年初开始,已恢复快速增长趋势,叠加出海提速,行业比较优势凸显;高值耗材板块不同细分受集采节奏影响分化显著,集采出清品类如骨科、电生理等均有不错增长表现;医疗设备大部分公司受招投标放缓和渠道去库存影响,短期继续承压;体外诊断在疫后诊疗高基数、叠加DRGs、集采政策影响下,收入利润均呈现下降趋势。

  24Q4加速包袱出清,25Q1耗材板块表现相对稳健。2024Q4和2025Q1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94%和6.12%,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8.96%和16.48%,压力主要来自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板块,也是当前政策扰动较为集中的细分,其中25Q1体外诊断板块在上一年流感高基数影响下,表观业绩也有负面影响;利润波动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医保控费带来的持续降价,另一方面也是部分企业在年底计提了资产或信用减值,进一步减轻包袱,在未来行业底部上行阶段希望可以轻装上阵。子板块来看,收入同比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伴随去库存完成和集采进度加速,耗材板块于25Q1率先企稳。

  体外诊断:新冠影响逐步出清,DRGs 、集采、检验互认等政策对量价带来持续影响。2024年子板块收入下降6.13%,扣非利润同比下降47.04%,新冠影响较2013年同期大幅减弱,基本回归常态化状态,利润下降高于收入一方面是DRGs、反腐等政策对终端样本量带来负面,规模效应下降,另一方面集采在生化端快速扩面执行,价格下行趋势显著;2025Q1,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5.3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0.27%,同比下降趋势较2024年基本相近,一方面政策端进一步叠加检验互认等因素影响,集采在发光领域也开始执行,另一方面主要是流感高基数效应。

  结合当前政策环境、竞争格局等,虽然行业短期承压,但依然看好2条投资方向:1)出海,建议重点关注出海布局早、持续海外中高端客户突破的头部企业。2)创新特色项目,如自身免疫、阿尔茨海默、IgA肾病等有望带动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建议重点关注深度布局创新特色项目的领先企业。

  医疗设备:设备更新持续落地驱动24H2招投标陆续恢复,企业渠道库存有望加速消化。2024年子板块收入下降1.38%,扣非利润同比下降17.93%,2025Q1设备板块收入下降5.27%,扣非净利润下降14.10%,2024年医疗设备板块受反腐、设备更新落地节奏等政策影响,终端招投标有所滞后,对企业收入利润均有负面影响;2025Q1虽然招投标有所恢复,但考虑企业渠道库存仍需时间消化,业绩端拐点可能较招投标有所延后。

  高值耗材:多细分进入后集采阶段,创新驱动下看好管线丰富、有持续增长动力标的。2024年子板块收入增长3.58%,扣非利润同比下降4.09%,2025Q1高值耗材板块收入增长0.25%,扣非净利润下降6.15%,在器械板块下表现相对稳健,不同细分赛道受集采出清节奏差异,业绩表现略有不同。考虑到国内“应采尽采”趋势下,目前常用高值耗材大多已陆续纳入国家或地方集采范围,降价压力持续释放,相关品种国产中标份额提升显著,多细分陆续进入后集采阶段,通过推陈出新+出海等方式实现中长期持续增长。

  低值耗材:低基数下增长表现亮眼,看好出海打开增长空间,重点评估地缘风险。2024年低值耗材子板块收入增长12.86%,扣非净利润增长114.83% ,收入端板块内大部分公司在下游去库存完成后均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规模效应提升下,利润表现更加亮眼;25Q1板块收入增长2.37%,扣非净利润增长7.19%,低基数效应逐步消除后,回归常态增长趋势,板块内部逐步分化,具备新市场、新产品、新客户逻辑的企业表现出更持续的增长趋势。考虑到低耗板块企业出海较多,这里需要重点评估地缘风险,因此更看好具备客户积累和海外产能的低耗企业,尤其是国内OEM/ODM为主的企业不断进入外资龙头供应链体系,有望带来中期持续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