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事关高频交易!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
在异常交易认定方面,
对于市场关注的高频交易认定标准,
前期,沪深北交易所已就上述四类股票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制定具体监控指标,自2024年4月起开始试运行。
沪深北交易所表示,从试运行情况看,触发相关指标的主要是量化私募、券商自营等机构投资者,中小个人投资者基本未发生相关情况,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行为不会受到影响。此外,试运行期间,交易所对频繁触发相关指标的投资者进行了问询和合规交易教育,相关投资者交易合规性明显提升。
上交所就正式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就配套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答
2025年4月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
答:2024年5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
三是有序衔接,持续完善。前期建立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已对高频交易做出了针对性安排,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也予以重点关注。
六、
答:
四是差异化收费。适时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以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基础,对于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根据其实际交易情况研究收取更高的流量费、撤单费等费用,通过市场化调节手段,引导高频交易主动降低交易频率,规范交易行为。相关标准、方案将在证监会统一指导下,适时制定出台。
七、请问沪股通投资者的程序化交易如何参照适用
答:
此外,为明确沪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的具体操作,上交所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起草了
八、
答:前期发布的
深交所就发布
答:2024年5月1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
三是有序衔接,持续完善。前期建立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已对高频交易做出了针对性安排,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也予以重点关注。
六、
答:
一是督促相关投资者履行额外报告义务。从维护交易所系统安全出发,要求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按照
二是针对性设置异常交易监管标准。针对高频交易申报速率快、报撤频率高等特点,设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等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从严设定指标监控阈值,加强对高频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三是加强交易监管。投资者进行高频交易发生异常交易行为的,深交所可以按规定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并要求会员加强相关客户交易行为管理。
四是实施差异化收费。下一步深交所将适时研究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以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基础,对于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根据其实际交易情况研究收取更高的流量费、撤单费等费用,通过市场化调节手段,引导高频交易主动降低交易频率,规范交易行为。相关标准、方案将在证监会统一指导下,适时制定出台。
七、深股通投资者如何适用
答:
此外,为明确深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的具体操作,深交所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起草了
八、前期发布的有关股票、可转债的报告通知后续如何处理?
答:前期发布的
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正式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答
2025年4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
答:2024年5月1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
二、前期北交所就
答:2024年6月7日至6月14日,北交所就
三、
答:
一是瞬时申报速率异常。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往往短时间内申报量大,较其他投资者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若发生程序错误造成大量连续错单,还可能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有必要从限制申报速率的角度设置相应指标进行监管,引导高频交易降低申报速率,减少对交易系统的冲击。
二是频繁瞬时撤单。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能借助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频繁申报和撤单,交易行为可能不完全以成交为目的,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有必要从限制频繁瞬时撤单的角度设置相应指标进行监管,引导程序化交易投资者降低报撤速率,延长订单停留时间。
三是频繁拉抬打压。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可能在多只股票上实施小幅拉抬打压行为,可能消耗个股短期流动性,引发股价快速波动。有必要从限制频繁拉抬打压的角度设置相应指标进行监管,引导程序化交易投资者适当分散交易,减少对个股的冲击。
四是短时间大额成交。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名下或实际控制账户在市场涨跌剧烈时可能触发相同的交易信号,导致短时间内集中同向交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波动风险,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有必要对程序化投资者短时间内集中交易情况进行监管,引导其加强整体风控,避免集中交易影响市场平稳运行。
前期,北交所已就上述异常交易行为制定有关监控指标,自2024年4月起开始试运行。从试运行情况来看,相关标准总体符合目前北交所实际,对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行为不会受到影响。
四、北交所发现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后,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
五、
答: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一是聚焦重点,注重实效。从海外经验和境内其他市场监管实践看,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高频交易投资者数量虽少,但因交易频次高、交易量大,市场影响较大。
二是突出特点,便于执行。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是市场主体判断自身行为的基础,不宜过于复杂,实践中应当具备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流速和流量最直接体现高频交易特点,同时也反映高频交易对交易所系统安全和市场秩序的影响,以这两个要素作为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便于理解和执行。
三是有序衔接,持续完善。前期建立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已对高频交易做出了针对性安排,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也予以重点关注。
六、
答:
一是督促相关投资者履行额外报告义务。从维护交易所系统安全出发,要求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按照
二是针对性设置异常交易监管标准。针对程序化交易申报笔数多、交易股票多等特点,设置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异常交易监管标准,加强对高频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三是加强交易监管。投资者进行高频交易发生异常交易行为的,北交所可以按规定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并要求会员加强相关客户交易行为管理。
四是差异化收费。适时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以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基础,对于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根据其实际交易情况研究收取更高的流量费、撤单费等费用,通过市场化调节手段,引导高频交易主动降低交易频率,规范交易行为。相关标准、方案将在证监会统一指导下,适时制定出台。
七、
前期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