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中泰证券:Manus通用智能体初成型 开启AIAgent新时代

时间:2025-03-10 15:55 浏览: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3月6日,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问世,可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链,并在虚拟环境中灵活调用工具,最终交付完整成果,在形式上初步体现出Agent独立工作能力,或标志着AI从Reasoner走向Agent,Agent能力进入“Take Actions”阶段。Agent竞争入口为王,掌握更多用户流量的厂商有望实现“流量-数据-使用体验”的正向循环,且随着开源模型能力升级弥补大厂及中小厂技术代差,AI产品工程化能力或拉开产品使用体验差距。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gent=数字打工人,实现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

  AI Agent=LLM×,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执行行动,具备了通过独立思考和调用工具逐步完成目标的能力,不仅限于对标另外一类形式的应用,而是直接对标人工劳动力。目前以TaskAgent为主流,Multi-Agent协作应用体验提升。Agent市场潜力充足,助力产业降本和价值重塑,专业服务、金融、医疗、零售场景意愿强烈,万亿级中国AI市场有望开启。

  奇点将至:Manus通用智能体初成型,开启AIAgent新时代

  大模型发展重心已朝向“后训练、推理侧、自主智能体”偏移,从“卷基座、卷模型”向“卷推理、卷AIAgent、卷应用落地”过渡。2025年3月6日,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问世,可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链,并在虚拟环境中灵活调用工具,最终交付完整成果,在形式上初步体现出Agent独立工作能力,或标志着AI从Reasoner走向Agent,Agent能力进入“Take Actions”阶段。

  产业展望:重视入口,AI应用+智能硬件迎来产业变革

  AI应用:流量为王,产品工程化能力为后续重点。Agent竞争入口为王,掌握更多用户流量的厂商有望实现“流量-数据-使用体验”的正向循环,且随着开源模型能力升级弥补大厂及中小厂技术代差,AI产品工程化能力或拉开产品使用体验差距。

  1)通用vs垂类:通用型Agent对泛化的能力要求更高,平台型公司研发禀赋较高,并且户基数大、产品矩阵广、数据积累足、现金流充裕,在通用型Agent竞争中具备更大优势。而垂类Agent需要加强特定领域的理解能力,相关垂类厂商有望通过客户资源、业务理解、特定数据积累做出差异化。

  2)ToCvsToB:C端Agent侧重于产品的使用体验,本质还是回归于流量和付费率的竞争;B端Agent则聚焦企业级任务,一方面企业的降本增效意愿强烈,另一方面企业明确的业务场景、业务逻辑以及行业数据也更适用于Agent的使用。

  智能硬件:Agent的端侧实现是智能体最后一公里,各类智能硬件遍地开花。随着AIAgent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程的提速,智能硬件产品或面临产业升级机会,成为通用或垂类领域的“流量入口”。

  应用端:端侧成本革命+自主智能,Agent应用有望迎来爆发。

  DeepSeek开源周掀起成本革命,模型能力升级推动应用落地加速,关键环节工具产品智能化升级全面爆发。建议关注:同花顺、金山办公、合合信息、萤石网络等。

  算力端:应用需求爆发对应的是算力消耗增长,公有云+私有云+一体机作为三种主流部署形式,带动国产算力核心受益。

  1)公有云:云计算大厂加大CAPEX支出,推动算力及有效算力上调。建议关注:阿里巴巴、腾讯等。

  2)私有云:私有化部署系国情刚需,采购意愿提升。建议关注: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深桑达A等。

  AI产品工程化能力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模型技术迭代进展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