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国家体育总局: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

时间:2024-11-06 17:16 浏览:

  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有关政策措施,并答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办公厅

  现在,先请李静先生作情况介绍。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静: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在人民群众旺盛的冰雪消费需求推动下,像“尔滨热”“滑雪热”这些热潮也是火遍大江南北,发展冰雪经济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

  今天中午,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了

  一是提出总体发展目标。

  二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筑牢夯实发展基础。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就先简单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谢谢李静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份文件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至少有四项突破,这也是业界普遍关心的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竞赛表演产业。

  二是夯实冰雪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另外,

  

  请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同志回答。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 杨雪鸫:

  感谢这位

  

  第一,增加高水平的冰雪赛事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承办或申办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冰壶联赛、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高水平冰雪赛事,组织“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引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

  第二,推动赛事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哈尔滨亚冬会等相关冰雪赛事,组织“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2025冰雪季全国冰雪赛事活动目录,促进赛事与文化、旅游、商务的融合,进一步释放赛事经济的潜力,扩大冰雪以及相关消费。

  第三,优化冰雪赛事活动发展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改善赛事服务保障、开发冰雪保险产品、优化消费支付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冰雪赛事活动的经营效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冰雪装备器材需求日益提升,能否请介绍一下冰雪装备器材发展的相关情况?

  请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 郝立顺:

  谢谢您的提问。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冰雪装备器材不仅仅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还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场地装备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大众冰雪运动和竞技装备亟需,与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协同、央地联动,实施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二是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大众运动装备产业化进程加速,冰刀、冰壶、雪橇、雪地摩托车等装备器材市场销售增长迅速,更加轻盈保暖、物美质优的鞋靴服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竞技训练及维护保障装备攻关成效显著,雪车、雪蜡车、造雪机等一批高端装备研制成功,滑雪板、短道速滑比赛服、高山滑雪鞋服等一批产品驰骋北京冬奥会赛场,为奥运健儿勇夺佳绩提供有力保障。场地设施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制冰机、大型压雪机加速应用,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场地。

  三是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成立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加强冰场、雪场用装备标准研制,加快适用国际标准转化,填补国内冰雪装备器材标准空白。加大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支持河北张家口建设冰雪装备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冰雪装备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吉林、黑龙江、河北、福建、山东、广东等地,已经形成冰雪场地设施装备、竞赛装备、大众运动装备、竞技竞赛服装、冰雪休闲装备等产业集群。

  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也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目前“十四五”规划即将迎来收官之年,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前期谋划也已经开始,请问

  请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 彭福伟:

  感谢您的提问。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十四五”以来,我国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发展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旅游、竞赛表演、运动培训、冰雪装备制造等业态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冰雪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顺应人民群众参与更加丰富多样的冰雪运动的需求,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十五五”时期,我委将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将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有关内容纳入相关规划,立足全局,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冰雪丝路”建设,加强冰雪国际交流合作,力争如期完成

  文件发布后,文化和旅游部会提出哪些具体举措落实文件?丰富冰雪旅游的产品供给方面有哪些措施?谢谢。

  请文旅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宋奇慧回答这个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 宋奇慧: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冰雪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文件印发以后,我们会按照部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做好文件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我们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牵头组织制定

  二是继续推出一批优质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特别是指导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信息共享体系,持续推动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优化提升。从冬奥会以来,我们联合体育总局已经推出了三批26家国家级滑雪度假地,这次提升计划中我们对这些滑雪度假地进行优化提升,同时按照

  三是进一步加强冰雪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我们将举办2024年“冬日胜景”全国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暨全国“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活动以丰富冰雪旅游为重点,加大冬季产品供给,塑造冬季旅游新形象,更好地满足群众冬季旅游消费需求。“欢乐冰雪旅游季”有四方面特点:一是各地联动。我们联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26个国家级旅游滑雪度假地共同启动,诚邀各位媒体朋友参加启动式;二是线路和产品发布。前面提到本雪季我们推出新一批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会推介各地围绕传统的冰雪民俗文化,打造各地方具有鲜明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精彩活动;三是消费促进。我们

  此外,各地也会举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冰雪主题活动。比如11月十八届冬博会将在新疆开幕,下个月吉林将举办雪博会,明年1月第41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也将举办,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多关注和支持,多多报道。谢谢。

  近年来,冰雪装备器材呈现越来越多科技元素,请问在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例如VR模拟滑雪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滑雪场景,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多彩、炫酷的滑雪体验。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滑雪过程的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私人教练”;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以在零下25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小时;钛合金冰刀、全碳纤维滑雪板等新材料应用推动产品轻量化、高强化,降低运动者体力消耗;六自由度模拟训练系统、运动姿态采集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已用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一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

  冰雪旅游是带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件提出“优化发展冰雪旅游”,请介绍一下全国冰雪旅游发展情况。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我部一直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冰雪旅游的发展。从去年“尔滨”出圈儿到即将到来的这个雪季,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对这些年冰雪旅游热潮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从工作层面来说,我们联合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2021年出台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举办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就是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同时推出了冰雪旅游线路,特别是指导各地深度开发有冰雪旅游条件的景区、度假区,如哈尔滨冰雪旅游大世界、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勒泰等,进一步丰富产品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同时,前几年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

  总的来看,“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旅游持续走热,推动了很多地方冬季旅游华丽转身,从淡季转为旺季,这是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像我们熟悉的北京的什刹海溜冰、内蒙古的冰雪那达慕、吉林的查干湖冬捕、新疆阿勒泰毛皮板滑雪等冰雪旅游产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特别是去年冬天以来,“尔滨”的火爆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23-2024雪季,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冰雪“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

  从全国来看,冰雪旅游对于满足群众需求,促进冬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上个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8%,收入同比增长50%。在线旅游企业有关数据显示,上个雪季冰雪旅游消费总额比2019-2020雪季增长了132.5%。

  吉林省上个雪季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旅游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140%。河北崇礼办了冬奥会以后,上个雪季接待游客443万人次,同比增长99%,旅游收入52.69亿元,同比增长100%。阿勒泰也有很大增长,上个雪季接待游客488.8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5.8%。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

  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的设施是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重要基础,接下来在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方面会有怎样的举措?谢谢。

  冰雪场地设施是开展冰雪运动最基础的保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了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由于我国冰雪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在场地设施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冰雪场地不多,户外运动营地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中心、连接道路、污水处理、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

  为推动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十四五”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

  一是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中央资金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强冰雪与旅游、休闲、商业等业态的融合,提升冰雪场地设施的服务质量。

  二是打造高质量的目的地。围绕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冰雪运动资源禀赋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地区,我们将研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要素保障,支持打造冰雪运动高质量目的地。

  三是场地设施开放利用。通过北京冬奥会、黑龙江亚冬会等赛事场馆“筑巢引凤”,吸引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设立“中国赛季”。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后冬奥时代”的综合利用。谢谢。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谢谢您的提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后,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冬奥遗产得到了有效利用,冰雪运动的覆盖人群更加广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参与方式也更加便捷,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在2023-2024冰雪季,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冰雪热潮。刚才宋奇慧副司长已经介绍了,“尔滨热”的出圈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后冬奥时期,我们将按照

  一是坚持精准聚焦。围绕人民群众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开展更多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建设更为便利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带动更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验冰雪,参与冰雪运动。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发展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推动冰雪运动区域间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大对冰雪运动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建设适合群众参与的冰雪运动新场景。同时,引导更多专业资源向一线延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

  四是坚持安全有序。广泛开展冰雪运动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意识,制定相关标准,强化安全措施,细化安全责任,全力保障冰雪运动参与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