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北向资金近两月流入A股超千亿
高盛策略师Kinger Lau等人在报告中指出,MSCI中国指数预计较当前水平有15%的进一步上涨空间。维持对中国境内外股票的超配评级,并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从70提高至80。
日前,瑞信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市场策略展望报告。报告指出,从估值的角度看,2022年发生大幅调整之后,中国个股估值已经回撤到2006年以来的低位。MSCI中国指数当前对应1.2倍12个月动态市净率,为2006年以来第二低位,仅稍高于2015年10月创下的历史低位。其对应的12个月动态市盈率下降至10.5倍,为2015年以来相对较低水平。10月底恒生指数对应的12个月动态市净率为0.79倍,接近2006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其对应的12个月动态市盈率为7.54倍,亦处于较低水平;经过11月反弹后,当前其对应的12个月动态市净率/市盈率已分别升至0.99倍和9.35倍。目前,沪深300指数对应1.56倍的12个月动态市净率,远低于2.0倍的历史均值;其对应的12个月动态市盈率为11.63倍,也低于历史均值。
展望未来,瑞信认为,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2023年市场前景整体向好,当前市场反弹已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预期。因此,投资者可能会转而关注防疫措施优化后的复苏进程,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评估近期政策转向带来的影响。瑞信看好那些有望受益于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的行业,同时也高度关注防疫措施优化效应消退之后的政策接力情况。
最近,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在接受媒体时指出,从全球来看,2022年重新开放对于东南亚景气度产生的助力已释放完毕,展望2023年,欧美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而中国经济将迎来周期性复苏,将吸引全球投资人的目光。2022年MSCI中国指数从年初的80多一路下跌,10月下旬更是跌破了50,调整的幅度和深度都远超预期。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12个月市盈率一般而言不会低于8.5倍,但在2022年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8倍的水平。MSCI中国指数已完成超调和纠偏的过程,下一步的恢复要看消费、地产、基建等经济数据,预计到2023年二季度形势将更为明朗。
2022年末,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主管高挺指出,防疫政策的优化和刺激政策的快速加码正在消减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之下,预计对经济表现高度敏感的周期领域,以及符合中长期经济成长趋势的行业有望交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高挺认为,市场将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这一过程的领跑者预计将来自对经济活动更为敏感的周期行业。市场估值修复空间广阔,且境外资金在2023年也将有望成为额外的流动性亮点。在经济回归增长的初期,伴随复苏确定性的增强,A股市场有望率先迎来周期股的估值回升,尤其是其中具有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空间的行业。
2022年11月,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系列2023年经济和市场的前瞻报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指出,中国整体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在未来的两年有望进一步提升,扭转过去9个月以来的颓势。从目前9%的回报率,在2023年之内可能会回升到超过11%,在2024年会回升到11.8%,有利于吸引全球投资人重新对中国进行资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