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十年,一种积淀
全民健身章安剪纸玻雕艺术台州乱弹《大陈岛》剧目台州刺绣图书馆举办泥塑课程和合书吧共享钢琴首期365公益课堂钟书阁大隐书局文化礼堂汽车图书馆现代天地广场上推出首场街头艺人
去海门河健身步道晨练,去枫山书院上书法课,和老朋友们到社区文化礼堂唱唱歌、看看书,这些地方走路都不超过十五分钟……十年来,“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已经成为椒江各地的标配,“文”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处处渗透在港城大地。
“枫山书院”、“共享钢琴”、“街头艺人”、和合书吧、文化礼堂、网红书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椒江区加快文化高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21年末,椒江区共有文化站8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946千册,较2012年末增加664千册。拥有和合书吧9家,海岛红色书吧8家,汽车图书馆1辆以及基层流通服务点90家。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01从分享到共享,活动触角不断延伸
“听说枫山书院准备开设一场中老年人零基础计算机培训和智能手机培训班,帮助我们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那我一定得来学习学习。”老李是枫山书院的忠实粉丝,一旦举办活动,他总是积极报名参与。
椒江枫山书院自2008年创办以来,在省、市社科联和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的指导下,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凝练团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科普及工作的创新之路。书院设有人文大讲堂、法治大讲堂、健康大讲堂、枫山故事会、蔡啸书场、科普大展坛、科普书屋、文化艺术沙龙等服务阵地,内容分时政解读、教育培训、百姓民生、人文历史四大板块,涵盖时政、经管、政法、文史、哲学等多个学科。截至目前共开设讲座362场次,展览301场次,评书594场次,文化艺术沙龙103场次,线场次。
“蔡啸书场是比较有特色的,他用方言讲革命故事,场场爆满,还有许多区外的人都会慕名前来。”椒江区图书馆馆长汪筱萍回忆,蔡啸书场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她自己也听过好几场,十分精彩,现场代入感极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沉浸式”体验。
2012年7月,枫山书院被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浙江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016年枫山书院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十年来,枫山书院以椒江图书馆为主阵地,在椒江区农村、学校、企事业等单位设分院,把枫山书院的免费“文化大餐”辐射到椒江区各个角落。目前,在已建有文化礼堂的69个村中设立了枫山书院分院,还在前所信质电机有限公司、台州图书大厦和华夏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设立分院,村民、企业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枫山书院的优质课程。
从文化聚焦到把文化搬到“家门口”,2017年,椒江区创新推出“365公益课堂”项目,整合文化、卫计、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资源,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礼堂等文化场所,分五大类共42项。有艺术培训、各类讲座、休闲情趣类、技能培训类、运动健身类等。
2018年,又接续推出“惠民剧场”,计划每年举办12场演出。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推出曲艺专场、越剧专场、儿童剧等27场惠民演出。
今年以来,椒江区通过引入培训机构、街头艺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工作,成功打造“椒享乐”地方公共文化品牌,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关节点,构建“社会捐赠、公众体验、社会维护”的文化内循环机制。通过全城招募的形式,5月,台州市首批共享钢琴“现身”椒江青悦城党员驿站、台州万达广场、台州海上客运中心、台州站等8个点位,标志着椒江“共享文化”建设迈出了里程碑一步,也为人们提供了艺术的平台,让高雅艺术零距离触碰。
02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阵地演化提档升级
清晨6点,家住下陈村的徐阿姨从家里出发,来到村里文化礼堂广场,开始晨练。7点,晨练结束后,她去往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回家吃饭。随后,她又从家里出发,前往文化礼堂,在那里有一群人正等着她排演新舞剧。大约过了3个小时,徐阿姨告别朋友回家做饭。这是徐阿姨10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生活与文化两不误。而这一切,得益于这所文化礼堂。
作为椒江区首批文化礼堂之一,下陈村文化礼堂于2012年投资建设,2013年建成,2017年评为五星级文化礼堂。逐步发展成为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让该村成立的排舞、门球、合唱、太极拳、舞龙等20多支队伍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我们这里刚建成的时候只有图书馆、办公室、书画室等常规设施,后来逐步增设硬件。”2013年,现任下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刘菊红还是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她介绍,2015年,文化礼堂里新建了一间科普馆,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容。“每周都会有学生定期过来参观学习,以前农村的孩子们对科技知识比较欠缺,只能去大城市体验,后来我们文化礼堂里就有了科普馆,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刘菊红告诉
刘菊红表示,文化润城,有阵地才有文化。作为这座文化礼堂的亲历者,从最初在文化礼堂组织村民参与培训讲堂、常规活动、文体娱乐,到如今,村民自编自导节目,形成文化队伍,村里的文化味儿更浓了。
要让万家阵地共享文化“富矿”,单独一个文化阵地的资源毕竟有限。2016年11月,全国首个村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椒江洪家街道兆桥村和合书吧举行了揭牌仪式。该书吧面积约380平方米,藏书量3万册,地处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综合设施之间,与台州市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今年6月,随着灵香店村和大板桥村和合书吧新投用,椒江区提前完成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椒江区已建和合书吧共13家。
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2017年5月,区图书馆首次启动了汽车图书馆借阅服务。以定点巡回方式为主,以临时线路为辅开展服务,目前有章安街道惠民小学、洪家中心校、前所中心校、黄礁中心校、柏家徐小学固定服务点5个,持续为孩子们提供借阅、还书、办卡一站式服务;并临时开辟线路为各图书馆分馆、和合书吧、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流动服务。2017年,汽车图书馆共流动服务50次,外借图书12859册次,累计办理借阅证5092张。
今年国庆期间,大隐书局举办了“喜迎国庆文明同行”活动。除了蝶古巴特艺术外,还开展越剧赏鉴、皮具手作、相声表演等免费的文艺活动,7天不重样。
“大隐书局台州店,是我们在浙江省打造的首家生活方式主题书店。打造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台州地方文化内容,形成‘最本土,最融合,最温情’的书店形态。”大隐书局总经理何旋介绍,“大隐书局台州店融合了图书阅读、主题展示、游客服务、文化体验、饮品轻食以及葭沚图书馆等六大主题功能,探索从阅读空间到文化空间的模式创新。”
03从传统到创新,产业品牌追逐时代
200多种针法、35项国家专利,台州刺绣以高度生产性保护发展带动传承与保护,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化品牌发展路径,用品牌收益反哺非遗传承。截至2018年,本地从事绣衣生产的企业100多家,注册资金100万以上有十多家,绣都、台绣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生产研发的文化产品上万款,国内外连锁专卖店三百余家,年产值达2.1亿元。椒江区陈克、林霞、廖春妹先后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该称号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台州刺绣的传承与保护。
台州刺绣博物馆、台州市台绣刺绣博物馆、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台州绣衣博物馆、台绣刺绣研究所,成为“台州刺绣”文化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成为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场所,也成为刺绣专业人士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从艺术欣赏价值来看,章安剪纸艺术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小型剪纸用于家居装饰,大型剪纸用于环境装饰都很有欣赏性。从实用经济价值来看,章安剪纸纹样应用于绣花、蓝印花布、现代工艺品图案设计,都有很强的实用性。”2017年6月,章安剪纸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椒江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计兵传承剪纸技艺,以风情剪纸为主,将民族元素时尚化,展现江南水乡多彩多姿的生活风情。
为了让章安剪纸走得更远,目前椒江区已经建立剪纸展示厅和传承基地,并开展剪纸培训普及活动。在刚过去的9月份就举办了近十场活动,其中包括在椒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体验非遗剪纸课堂、谢张村文化礼堂村民们学习剪纸创作、区青少年宫在义家举办“妙剪生花,礼赞中华”非遗剪纸迎国庆等各类活动。
2011年4月7日至12日,台州乱弹剧团首次走出国门,应邀赴德国参加第27届腓特烈港博登湖国际表演艺术节,并荣获该艺术节最高奖——特别奖。这是该剧团首次出国演出,也是首次获得国际大奖,为宣传台州乱弹和中国戏曲做出了积极贡献。
剧团所表演的《小商河》《虹霓关》《连环计》等3个台州乱弹折子戏和变脸、唢呐独奏等深深折服了各国评委和现场观众,演出现场掌声如雷,好评如潮,反响强烈,是台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次成功展示。
台州乱弹是椒江区的文化瑰宝。关注重大历史题材是台州乱弹始终坚持的优秀传统。在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台州乱弹集中优势资源,培优推优,找到了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形式与内容,创编并演出《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具有良好口碑的现代戏,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艺术表现力,着力提高戏曲创作水平,有目的、有组织地创作、推广与传播。尤其是立足“文化精品”的定位,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历史、观照当下,聚焦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群众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作品,为延续地方戏曲生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文化对一个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城市有了文化内涵,才会有生命、有味道、有魅力。坦白来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椒江人,未曾深究过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今年,因为有了一次次亲历现场的与体验,我对这些文化蝶变有了一些认识与了解。
十年间,椒江实现了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平台能级的突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茶余饭后的市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为抓手,通过文化场馆建设和精品文艺打造,把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转变为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实景,在满足广大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新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