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蒋王街道悦来村:托稳“一老一小”幸福,书写温暖“悦来答卷”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是民生实事、民生大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蒋王街道悦来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民生事业,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全面提升养老助老、儿童关爱服务水平,着力在“爱老、护小、惠民”上下功夫,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
“老有所养”,为老服务提质增效。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关键小事,也是关系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共同富裕核心要义的发展大事。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需求,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悦来村高规格打造扬州市首家农村老年大学,为辖区以及周边老年群体建立老年学习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细致、贴心的服务,让老有所乐得到延伸,打造老年人“生活有保障、娱乐有场所、精神有寄托”的幸福家园。
悦来村老年大学按照“有教学场所、有设施设备、有课程设置、有师资队伍、有管理制度”的“五有”标准进行建设,打造包含“学堂”“画堂”“医堂”“书堂”“乐堂”在内的“老年教育课堂”;教学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游学、游戏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师资队伍则大力发掘和培养有才艺和专业技能的本地教师,引领当地老党员、非遗传承人等志愿者骨干,根据自身能力及特长参与授课。
悦来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703名,除了依托老年大学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外,该村党总支还撬动医疗卫生、公安、综治、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防诈反诈培训、矛盾调解、跑腿服务等多项贴心服务。同时按照“居住较近、便于照看、志愿结对”的原则,悦来村在党建引领下,以党员干部为班底,成立“为老志愿服务队”,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形成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互助结对养老新模式。
“幼有所教”,儿童福利优化升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悦来村始终关注关爱儿童少年,通过各类载体建设、活动开展、齐心聚力让祖国的花朵向阳而生,让每一个儿童少年都全面健康成长,成为未来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悦来村精心打造了“童心向党”儿童微家党建活动阵地,成为关爱儿童的纯公益性儿童课外学堂。悦来村的“儿童微家”阵地内设休息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古筝吉他室等功能室,硬件设施功能完善。日常时间内,村内还通过不断整合社会公益志愿力量,坚持送学上门,服务上门,让辖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不孤单,有爱的陪伴。
悦来村地处扬州城最西部,这里居住着1000多位外来人口,他们平时工作较忙,孩子的照看、照料问题也成了烦心事。为此,从去年开始,悦来村便启动开展了“驿家人·一家亲”文化营造推进流动人员深度融入计划项目,该项目以文化“化”人、化被动为主动的创意,让外来人员的孩子在社工的“穿针引线”下乐享快乐童年。据介绍,“驿家人·一家亲”项目开展以来,悦来村每周六均会安排特色公益活动,让外来人员的孩子们拓宽眼界,补齐“短板”,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真正融入扬州,爱上扬州。
“困有所依”,民生保障拖稳兜实。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在托稳“一老一小”幸福工作的基础上,悦来村还积极从细微处入手,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居民“困有所依”,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
悦来村由18个村民小组组成,地域范围大,辖区内105名党员们散落在各处,既不方便管理,也不利于党员们集中学习。为此,2018年开始,悦来村创新打造“1+4+N”党建工作新模式,以村党总支红色加油站为中心,下设四个党支部,并打造属于各自支部的活动阵地,集学习、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让每个党员都有找到“归属”。
去年以来,悦来村结合基层基础治理,更是对“1+4+N”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再升级:调整网格化与支部划分,使4个党支部与4个网格完美叠加,并将党支部直接建在村民家中,零距离接受群众监督,全天候了解群众急难,实现了党建和群众工作的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环境,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悦来村放弃每年十余万租金,把460平米的三产用房打造成新党群服务中心,将服务中心前移十米,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党群服务中心重点抓住“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在原有基础上高标准增配了多个功能室,包括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舞蹈室、棋牌室等活动阵地,将为居民提供医疗、理发、修补、快递等为民服务项目。
温暖“夕阳红”,护航“成长路”。自古以来,“小康大同”的社会图景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悦来村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多呵护,让更多阳光照亮村民美好生活,书写温暖“悦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