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推荐

招商证券:无人叉车渗透率提升趋势确定性高 行业有望迎结构性机遇

时间:2025-07-15 17:14 浏览: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传统叉车行业发展趋于成熟背景下,智能化产品成为行业现发展阶段下全新的竞争重点。随着成本趋于合理、技术持续升级、场景不断拓展,该行认为无人叉车渗透率提升是确定性较高的产业趋势,无人化产业浪潮有望像锂电化、国际化一样,再次为叉车行业带来结构性机遇,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弹性和与更高的盈利,是板块性的投资机遇。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无人叉车起源自AGV、升级为AMR,是商业化进程领先的“无人赛道”

  无人叉车属于AGV产品广谱,行业距今已有70余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导航技术是发展核心,从最初的有轨牵引、到后来的磁/二维码/激光反射导航,“物理路径依赖”是最大特点;2010年来,AGV实现“环境自主感知”跨越式发展、升级为具备智能决策能力的AMR。无人叉车本质上是AMR在物料搬运领域的深度应用,是较AGV在环境适应性、功能复合性、作业效率性上处于更高代际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场内物流”的属性又决定了其较其他无人赛带具备更领先的商业化进程。

  “经济性+技术迭代+政策鼓励”三重奏,无人叉车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2015-2023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由300台提升至19,500台,CAGR达68.51%。尽管无人叉车行业近年经历陡峭发展,但目前在传统叉车中的渗透率仍仅1.66%,具有广阔升级替换空间,该行将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力总结为以下三点:

  1)经济效益:规模化下无人叉车近年价格快速下探,由2018年60万元/台降至2023年22万元/台。据测算,供应商角度,无人叉车凭借30%~40%的高毛利率,同配置下较电叉溢价约1倍,具有高附加值特点;用户角度,无人叉车成本回收周期为1~3年,而叉车寿命至少在15年以上,TCO优势突出。无人叉车“机器替人”的经济效益为全产业链带来了额外的利润空间,有望驱动未来渗透率持续提升。

  2)技术迭代:SLAM自然导航与5G+MEC边缘计算赋予了无人叉车更高的单机智能水平与集群作业能力,2023年无人叉车AMR份额已达75%。但目前来看,无人叉车在负载较大、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传统工业制造及场外环节的渗透率仍相对低。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无人叉车有望向具备全柔性作业能力、全场景/全链条覆盖的“工业移动具身智能”发展。

  3)政策鼓励:国家政策近年正体系化推进智慧物流行业发展,通过引导更新、场景扩容、监管松绑三轨协同,加速行业向系统化生态演进。无人叉车与无人物流车等产品有望协同发展,从而构建完整的智慧物流产业闭环。

  “叉车公司+AGV/AMR公司”系主角,二者优势各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目前无人叉车行业玩家主要以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诺力股份等传统叉车龙头、以及海康机器、极智嘉、仙工智能等AGV/AMR龙头为主。2023年无人叉车行业规模过亿的公司仅11家,行业CR10约30%,CR5约20%,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对比分析来看:

  1)业务布局:产品vs方案。龙头公司长期布局智能物流行业,均具备完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但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差异。叉车龙头以叉车产销为主,固定资产占比在10%-2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1-3个月,制造能力更强、销售回款更快、产品谱系更加完整;AGV/AMR龙头以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为主,固定资产占比在10%以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3个月以上,确收周期更长、重视核心技术、偏向轻资产集成模式。目前来看,系统性解决方案是智能物流行业的主流销售模式,如何在方案模式下提升经营效率是行业未来竞争重点。

  2)盈利能力:标准化vs定制化。2024年,叉车龙头平均毛利率、净利率为24%、10%;AGV/AMR龙头平均毛利率为41%、净利仍未扭亏,费用率平均高达43.8%,究其原因是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方案二者业务属性不同决定的,传统叉车行业已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智能物流行业还在探索解决方案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最佳融合方式。叉车龙头凭借更完善的市场布局与更丰富的场景理解,即使在业务高非标属性下也更有可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在高毛利率的无人化产品规模放量后助力整体盈利能力拔高。

  3)市场开拓:仓储物流vs工业制造。场景上,仓储物流行业凭借产品标准化、可大规模部署的特点,是无人叉车目前主要应用下游;工业制造行业开拓难度更高,但也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该行认为叉车龙头凭借多年积累的业务经验,未来有望率先切入泛化的非仓储场景。区域上,无人叉车在海外具有更通顺的商业逻辑和更丰厚的销售利润,国际化是龙头公司提升盈利能力与经营质量的差异化竞争重点。该行认为叉车龙头凭借全球化渠道网络的长期布局,有望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