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瑞幸门店持续反超星巴克 大混战下:Manner、Tims玩家们筹码几何
瑞幸门店总数达6024家,这让瑞幸持续反超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之一。
瑞幸咖啡宣布大钲资本联合国际顶级投资机构IDG和Ares SSG,完成对陆正耀及其管理团队所持有的3.83亿股瑞幸股份的收购。这次交易完成后,大钲资本成为瑞幸咖啡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超过50%投票权。
Manner发布公告称,将在国内10座城市同时新开超过2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上海、武汉、南宁、海口、成都等城市。其中上海开设门店数量最多,高达110余家。
Manner官方微信公众号称,Manner推出了外卖服务,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便,并力求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日常咖啡需求,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对于诞生7年却首次接触外卖业务的Manner,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坦言,瑞幸、星巴克等咖啡品牌早前都无一例外地开通了外卖业务,对于Manner来说,保持线下自提的零售模式或致其线上外卖市场份额流失。
在外送经验上不及瑞幸,而定位高品质咖啡的产品又对配送有着更高的条件,Manner注定在外卖业务上困难不少。张辰恺还表示,外卖配送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咖啡口感,这也将是Manner面临的挑战。
由此可见,目前从产品品类、门店规模、销售渠道方面来看,要想成为下一个瑞幸,Manner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咖啡市场新老混战
在上海疫情期间,小区暂时解封期间,有居民杀进超市购物,竟然有人喊:“我要买咖啡啊!”这条微博一度成功登顶热搜第一。
一位长期观察咖啡与新茶饮赛道的行业人士告诉,2022年这一轮咖啡集体涨价、新茶饮头部品牌带头降价的显现,从供需关系上来看,前者这么有底气的原因,在于玩家们已经不需要教育市场:足够体量的消费者已经将咖啡视为刚需。
“供应链原材料的成本,我倒认为不是最主要原因,因为不少品牌,比如星巴克的ROI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敢于在市场环境不太好的时候提价,背后的心理博弈就是,赌消费者还是会买。”这位人士如此告诉。
朱丹蓬表示,未来几年内,玩家们群雄逐鹿,很难判断谁输谁赢,国内的咖啡市场的鹿死谁手,或许在2025年会有分晓。
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还是投融资规模来看,中国的咖啡市场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仍然有广阔的空间。
“对于头部玩家来说,未来规模化效应将会越来越凸显,从下游环节到整个上中游产业链的不断打通,以及品牌效应将会逐渐构建竞争壁垒。”张辰恺告诉。
他认为,未来咖啡品牌将主要围绕价格带和地域区间进行激烈竞争。“在价格带竞争上,精品独立咖啡市场仍然占据较高的价格区间,对于平价区间来说,将逐渐形成以星巴克、瑞幸、Tims、Manner等连锁咖啡为首的格局,同时跨界咖啡也会占据重要地位。”张辰恺说。
林岳表示,在中西方品牌的竞争中,西方的老牌玩家,如星巴克、Tims还是有其先入为主的优势,其品牌影响力仍会对其有所加持。他同时认为,随着国内品牌的崛起,西方品牌也将被逼着做出改变。
“西方的品牌不会放弃这么大一个市场,但是面对国内品牌的围剿,他们也需要拿出创新、变革的勇气来,比如新品的研发、营销的配合、周边和跨界的延伸,否则就很难。”林岳说。
此外,从地域上来看,目前的咖啡市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以上海为主导。张辰恺认为,未来三四线城市或许会孕育区域化的咖啡品牌,但头部品牌将以连锁的形式深入下沉城市。在2021年,瑞幸已经深入到了三四线城市。
“在区域竞争中,我判断头部咖啡品牌的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华东、华南的一、二线城市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战场,而三四线城市将逐渐被试水渗透。”张辰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