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 丰富消费场景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按照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表示,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
江文胜还表示,为更好顺应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主要从三方面推进。一是扩总量。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二是促优质。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防控、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三是拓渠道。挖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
农业农村部就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定于2025年7月29日上午10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并回答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 祁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冒雨来参加由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促消费工作,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
首先,请江文胜先生作介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江文胜:
各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我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聚焦农产品消费,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
从消费趋势看,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以及新式饮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从消费结构看,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目前,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还不够合理,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消费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从消费场景看,更加注重体验感、互动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品质与安全,也关注社交属性、精神文化等需求。
从消费保障看,更加注重流通质效、产销协作,农产品流通水平直接影响消费品质。比如,冷链跟不上,配送跟不上,就会限制生鲜农产品消费。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谢谢江文胜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您刚才在发布词中提到了针对新的消费趋势变化,将优化绿色优质产品的供给。请问农业农村部在这方面目前有哪些举措?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近些年,农业农村部顺应农产品消费变化趋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服务,打开消费新空间、创造新需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一起抓,保安全、提品质同步推,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稳步迈进。为更好顺应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主要从三方面推进。
一是扩总量。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绿色食品坚持精品定位,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机农产品立足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名特优新农产品侧重品质评价,重点挖掘产品营养品质特色,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加强产地追溯和特征品质保持,培育一批“特而优”、“特而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二是促优质。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防控、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质评价和分级标准,推动产品分级上市。从严加强证后监管,加大抽检力度,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三是拓渠道。挖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依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合作,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各地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学校、进餐饮等消费促进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谢谢。
食品是农产品加工的主要载体,也是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呈现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食品工业主管部门,请问在促进农产品消费方面有怎么样的考虑,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这个问题请李强先生回答。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李强:
谢谢这位
一是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我们持续推动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和加速渗透,指导企业筛选和改良传统发酵所用的菌种和酶制剂,优化酿酒、调味品等食品生产工艺;同时,加快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的研发,促进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微生物油脂等未来食品资源产业化,不断拓展食物
二是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推进食品精深加工。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
三是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开展促消费活动,提振全社会食品消费。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国消费名品大会”、“三品全国行”、“吃货季”等供需对接活动,同时配合商务部开展“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等促消费活动,挖掘和推广了一批食品消费的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特别是我们借助连续4年举办“吃货季”系列品牌活动,指导搭建了连接农产品原料供应商和食品生产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多场“产销直通车”系列上下游对接活动,有力拉动了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消费需求。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加快生物技术应用、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扩大食品消费3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农产品消费场景已不单单是传统市场,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
这个问题请雷刘功司长回答。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刘功:
谢谢你的关注。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持续推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越来越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一方面,挖掘重大节庆展会潜力。充分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这些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打造美食集市、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休闲观光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吸引城乡居民消费。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另一方面,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推介周系列活动,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呈现出购销两旺态势。同时,推出3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促消费行动,指导大型电商平台设置“土特产”销售专区,开展直播助农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
二是充分利用展会聚集效应。我们将依托一批高水平的展览展会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推动形成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引领、行业性展会为骨干、综合性展会为重点支撑的多层次产销衔接、消费促进平台矩阵。同时,组织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开展“地道风物 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加大时令农产品上市期营销促销力度。
三是充分联动赛事等活动。引导各地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体育赛事品牌活动,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各类促消费活动,嵌入“土特产”消费主题活动,实现消费联动。谢谢。
我们知道,如今农事研学、农创市集等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场景发展得有声有色,“村字号”文体活动和非遗体验人气高涨,成为市民亲近田园、体验农事、消费农创产品的重要途径。请问农业农村部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拓展消费新空间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既能激活乡村的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又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塑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一是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民宿、康养旅居、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产品,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打造城乡居民消费好去处。二是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根据不同时节和主题,举办“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精品旅游线多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
老百姓现在越来越关注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更营养、更健康。
这个问题请雷刘功先生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你这个提问应该也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我国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了。据有关数据,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总量已经基本达标,但是营养并不均衡、不充分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刚才江部长在发布词中也讲到了,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我给你举几个数字,一个是目前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是40.5公斤,远低于110-183公斤的膳食推荐量,也低于日韩等亚洲国家80-90公斤的水平;大豆及豆制品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9%,这两个方面均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题的科普宣传,促进营养健康消费。一是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引导增加优质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等食物消费。
我们作为消费者,现在都深有体会,逛生鲜超市,农产品琳琅满目,但也会让人难以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品牌农产品,在这里想请问农业农村部,在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消费信心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如您所说,现在消费者更愿意消费品牌农产品,因为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是信誉的凝结,具有重要的消费引领作用。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增强消费信心、带动农民增收、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农业品牌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农产品“三品一标”加快培育,成为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加快补齐产后加工、仓储冷链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为农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农业品牌精品培育顺利推进。我部连续4年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将形成300个左右的区域公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重点在渠道对接、媒体宣展、金融服务、海外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农业品牌目录体系基本建立。推进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30个省建立了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重点培育,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培育的农业品牌目录体系。四是品牌营销推广创新开展。加快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引导各地不断提升品牌营销技术、模式和场景创新能力,推进多渠道、跨渠道、全渠道营销,推动品牌出海。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消费信心。一是加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力度。研究制定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管理规范,深入开展“锻造农业精品品牌”营销宣传活动,推动品牌主体对接主流电商平台和优质供应链,提高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二是强化品牌目录消费引领。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提升目录质量和权威性。指导各地发布一批目录品牌消费索引,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让优质品牌农产品更好对接消费需求。三是提升品牌营销服务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营销服务职能,整合营销服务资源,加强消费市场研究,推动渠道优化升级。谢谢。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
农产品流通连接田间和餐桌,是优化农产品供给水平、扩大农产品消费的重要环节,请介绍一下商务部在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方面都有哪些举措?谢谢。
这个问题请张祥先生回答。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 张祥:
谢谢
近年来,商务部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农民收入双提升。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结合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生鲜超市改造升级,补上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降低流通损耗,更好满足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远距离的调运需求。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二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建设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即时零售、直采直供、共同配送等新业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打造“农字号”电商品牌。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三是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2018年以来,商务部每年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2025年商务部以“农商对接携手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升级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分东西南北片区举办4场集中对接活动,其中东部片区定于7月30日—3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9个省份的2000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带来2万多种特色产品,全国600多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响应,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商务部将与农业农村部一道,共同抓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动员等协作帮扶机制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农业农村部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来推进协作帮扶促消费?谢谢。
谢谢您的关注。的确,现在产销跨区域合作越来越深入。特别是依托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动员等机制,东部省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广大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帮助脱贫地区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直采直供”基地,拓渠道、促消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据统计,2021—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采购和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地区农产品4200多亿元,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00多亿元,既有效促进了脱贫地区农产品顺畅销售,也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
一是推进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以东西部协作省份为重点,组织西部省份遴选推荐一批优质农产品及生产经营主体,东部省份遴选推荐一批优质购销主体,通过磋商洽谈、展示展销、集中推介等途径,开展产销双方撮合沟通,推动在更大范围实现市场化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二是发挥定点帮扶机制促消费作用。引导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利用多种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定点帮扶县特色农产品,组织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充分调动各单位系统内部资源,开展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销,引导干部职工积极采购定点帮扶县农产品、赴定点帮扶县康养旅游。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消费活动。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将消费帮扶作为重点,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加大农产品采购和帮销力度,特别是动员有实力、有意愿的平台企业通过资源链接、推介引流等方式,帮助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的城市群体到乡村消费,带动农民增收。谢谢。
现如今,生鲜农产品跨越山海,从产地到餐桌一路“鲜”已经不是问题,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冷链物流的支撑和保障。请问农业农村部对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这个问题请雷刘功先生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古时候的人要想吃到一颗新鲜的荔枝,那得八百里加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在南方的水果,上午采摘下午就可以寄到你的家里,一方面是物流,另一方面是冷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刚才,江部长在发布词中也讲到,“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就是持续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张祥司长在介绍中也提到冷链物流。这几年,在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加快补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实施中央财政冷链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二是推进冷链重要节点建设。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要素聚集、业态创新、引领产业等能力的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打造链接城乡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枢纽;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仓储保鲜、初加工等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产地综合服务平台。三是优化产地市场体系。建设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布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印发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优网络、强协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优化产地冷链的规划布局。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重点就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预冷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以及产后处理能力建设作出部署,持续优化以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为基础支撑、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为综合服务平台、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为关键枢纽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二是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创新。推动老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更新改造,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发挥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共同支持整域冷链物流建设。三是完善冷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发挥学科群作用,将冷藏保鲜技术纳入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内容。推动各地将冷藏保鲜技术纳入农技推广的重点方向。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等主体拓展冷链物流技术服务。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结构,提升制标贯标水平。谢谢。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谢谢您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