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头条

三亚双季稻亩产达1581.6公斤

时间:2022-12-08 03:15 浏览:

  :专家组从示范片选取3丘代表性强的田块进行实割测产,试验示范片平均干谷产量为671.6公斤/亩。加上早稻测产结果亩产910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581.6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成功突破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

  今年5月,在同样的地块,早造测产取得了亩产910公斤的佳绩。而经历“一波三折”后,晚造亩产成绩能破600公斤目标,实属难得——受疫情影响,科研人员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水肥供应、防鸟、防鼠及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平均亩产671.6公斤。”当验收专家组宣布2022年晚稻测产数据时,冀占东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晚造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容易了。”冀占东连叹难得,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他介绍,试验示范片应用集成的培育壮秧、幼苗移栽、宽窄行种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壮籽栽培等调控技术,以良法育良种,保障了粮食高产优产。

  专家在现场也认为:试验示范片田间长势均衡,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叶形态好,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良好,较好地展示了品种的丰产和抗病特性。

  2021年10月2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测产,晚造平均亩产660.36公斤。加上早造平均亩产926.5公斤,双季稻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5月21日,早造平均亩产910公斤;10月13日,晚造平均亩产为671.6公斤。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达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项目又迎丰收。

  “这是袁老生前安排的最后一个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在全国有好多个点,但是我们这个点表现是比较好的。”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南繁协会会长曹兵说,测产结果给大家提振信心,有科技的支撑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是可以实现的。有了这个基础,明年将扩大15到20个实验点,安排更多的试验田,引进筛选更优质、更高产、抗性更好的品种。

  据了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亚召开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并成立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经检测土壤肥力、多方比较、反复论证,最终,海口、三亚等地设置了示范试验点。其中,今年崖州区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种品种为杂交稻组合吉丰优1002、爽两优138,面积3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