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银保监会公布首批养老金开办机构名单!多家机构已能预约开户,产
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确定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其中包括23家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同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共有37家机构入选,其中16家为商业银行。
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其“寿险App”正式上线个人养老金业务专区。该公司介绍,其个人养老金业务专区首期提供个人养老金知识普及、问卷调查、信息披露等功能。客户可通过登录专区,先行了解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参与问卷调查,待个人养老金配套政策全部落地后,即可根据个人养老需求在专区进行业务咨询、权益查询等相关业务,并选择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在个人养老金产品储备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准备了多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在渠道销售方面,该公司将充分发挥相关渠道的营销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服务。
“太平人寿紧跟政策进度,加速布局,全力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工作。首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完成准备工作,与保险行业信息平台的对接验收工作也顺利完成,各主要系统相关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均将于近期上线落地。”太平人寿相关人士对
平安保险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
券商:银行、基金、保险迎来二次曲线成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
但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数据显示,2021年末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规模分别为6.4、4.4、0.7万亿元,分别占比55.6%、38.1%、6.3%,以第一支柱为主,亟需发展第三支柱。
“国内养老金整体供给不足,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较低,职工养老金第一支柱替代率约36.2%,且持续走低;第一支柱收支压力较大,20年职工养老保险出现6994亿元缺口;第二支柱在城镇职工中覆盖率仅为6.1%;未来增加供给有待第三支柱发展。”浙商证券预计,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将具有万亿增长空间。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近日在公开演讲中提到,由于受到税收优惠覆盖面及额度限制,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激发民众对第三支柱的关注和热情。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方面,据业内保守估算,5年内仅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累计规模就将破万亿元,不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将更大。
对于从业机构而言,东吴证券分析称,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迎来二次成长曲线。
商业银行具有天然的账户开立优势和丰富的网点资源及客户储备,竞争优势明显。资金账户作为个人养老金入口端,商业银行或将进一步深化自身在客户储备的优势,并且作为Ⅱ类户未来有望给商业银行带来存款。可以预见的是,资金账户的潜在价值极高,对银行AUM、存款、中收等都将带来贡献。
公募基金的竞争优势在于资产主动管理能力强,投研能力领先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守正创新产品及业务、提升长期投资占比是公募基金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升级方向。
保险公司在产品组合创设、长期投资资金管理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着一定竞争优势,但品牌积累仍需改善。
据东吴证券测算,预计当年度新增个人养老金缴费2023年为731亿元,2025年为2767亿元,2030年为4970亿元;对应至2025年累计个人养老金缴费规模为4883亿元,至2030年为22837亿元,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从产品端参与主体来看,我们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当年度新增缴费市场份额为47%、38%和15%。”
“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作为长久期资金,预计未来随着规模增长、投资经验成熟以及政策逐步放开,将更多流入资本市场,为其稳定发展起到支撑。”光大证券认为,随着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和专业服务抢占细分赛道,预计投研能力强、所提供产品适配性高的头部资管机构将在产品供给端“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