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东孚中心小学老师用爱和执着帮孤独症学生走出困境点燃希望
以故事的形式解读海沧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这项重大举措,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聚焦每个生动的“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今天,我们来听听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赵建风老师的故事。这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自从实行导师制工作后,主动承担起4名特殊儿童的导师工作,不仅辅导学生,更辅导家长,成为孩子和其父母的良师益友。
赵建风老师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爱的氛围。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导师,引导他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行。
课堂上,带着公主发夹的小澜,终于把头抬了起来;课堂外,听到老师呼唤自己的名字,她也能微笑回应了……这样的场景,让四年级科学课老师赵建风和小澜家长欣喜不已,只有他们才知道,让小澜抬起头,有多么不容易。
以前,无论什么时候小澜总是低着头,散落的头发遮住眉眼。“她的头发就像是防御外界的屏障。”曾有老师这样形容。有时候,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和同学,她会大叫着躲开,更别说正常交流了。如今看到孩子转变,最激动的是小澜妈妈:“多亏赵建风老师,没有他就没有孩子的今天!”而赵老师却说,这一切要归功学校,归功于小澜的家庭,归功于“全员导师制”。
借助导师制平台帮助他们
小澜患有孤独症,她在课堂上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周围的同学认真听课,和老师互动,她却低着头或趴在桌上,头发遮住脸庞。
考虑到小澜的特殊情况,老师们都默许她的上课状态。但赵建风看在眼里,却像根刺扎在心里。“整个学年都没看见她一张完整的脸庞,很揪心。”他说,让她抬起头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今年2月,根据区教育局的部署,东孚中心小学全力推行“全员导师制”工作。“我来负责小澜。”赵建风主动担任小澜和另外3名特殊情况孩子的导师。他说,自己当志愿者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公益心和教师育人的初心,促使我想帮助他们,而全员导师制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平台。”他说。
赵建风查阅了大量有关孤独症患儿的资料,期待通过训练激发小澜潜在的天赋。“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是有些孩子没被看见。”
联合心理老师线上培训疏导
“要改变小澜的状况,仅靠学校老师不够,还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家长的支持。”在赵建风看来,“全员导师制”导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家长。
“通过我看到了家长的处境,他们大多不自信、无所适从,时常承受他人异样的眼光。”赵建风说,从四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来看,“认命”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我想改变这种心态,让他们更自信,也希望外界的眼光能够多一些尊重和鼓励。”赵建风组织了家长会、户外交流活动,组建群,每天了解孩子的情况,联合心理老师对家长进行线上培训、疏导。
赵建风经常对家长说:“咱们是朋友,我会陪着你们一起给孩子加油。”他还时不时为家长们“熬心灵鸡汤”,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发动学生成为爱心情报员
“不经意”的赞美让她抬起了头
“最近小澜有点爱漂亮了。”赵建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小澜妈妈,沟通中断定这是一个突破口,得好好把握。他立刻买了一个红色的公主发夹送给小澜,并让小澜妈妈在孩子出门上学前帮她扎起头发戴上发夹。
第二天,赵建风早早就等在校门口。当看到戴着公主发夹的小澜走来时,开心地对身边老师说:“我终于看清她的模样了,是个漂亮又可爱的小姑娘啊。”
为了及时发现小澜的变化,赵建风悄悄发动一批学生当“爱心情报员”,为她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生活圈。第一节下课,有学生告诉赵建风,小澜上课时抬起头了,不过后半节课又低下去了。
谁都没想到,50多岁的赵建风居然一口气买来30个漂亮的公主发夹,还细心地配了个粉色收纳盒送给小澜。“我希望她每天都能感觉自己很漂亮。”他说,为了让发夹进一步发挥作用,他引导学生和其他老师,经常在小澜身边发出“不经意”的赞美。
慢慢地,小澜不再躲着大家,她的头也抬起来了。有一次融合公开课结束后,语文老师兴奋地跑来告诉他:“这节课小澜不仅抬头听课,还参与小组讨论了!”
付出得到回报,让赵建风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有一天,他拿着一个魔方找小澜:“你看,老师这个立体魔方怎么都摆不好,听说你很厉害,能不能帮帮老师?”令人惊讶的是,小澜不到5分钟就搞定了。
“这种魔方连好多老师都搞不定,没想到她那么轻松,太神奇了!”兴奋之余,赵建风想到小澜对颜色、图形、空间特别敏感,会不会有美术天赋?他又尝试向小澜“索要”一幅画,结果当天下午课后,他就在自己的课本里发现了小澜塞的一张图画。
当赵建风把这件事告诉小澜妈妈时,小澜妈妈说,其实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是没勇气展现。于是,赵建风找了美术老师,让小澜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社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小澜绘画进步很快,她的话也慢慢多了,和别人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有一次,小澜妈妈告诉赵老师:“凌晨打雷,她抱着被子跑到我们房间,以前她都躲着我们的呀。我开心得哭了!”她感慨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孤立自己,能感受到爱并学会信任和融入,也敢独自面对外界了,有时候他们会有意识让孩子下楼取快递、倒垃圾等。
“只要用心去感受,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特点,尊重他们的差异,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破茧而出的蝴蝶。”小澜的转变让赵建风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
- 上一篇: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下一篇:厦门海沧:聚势赋能 阔步迈向国际一流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