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头条

喜迎二十大 共富“潮”前行丨辞去“铁饭碗” 十年创业追梦

时间:2022-10-20 04:46 浏览:

  任教12年,荣获首届海宁市名教师称号,然而为了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她在从教生涯顺风顺水之时打破舒适圈,毅然辞职,十年前,创办了一所教育机构,并发表图书《陪孩子悄然走过叛逆期》,以另一种方式助力孩子的成长。她是杨俐俐,同学们口中的“俐俐姐”,家长眼里的“杨老师”。

  曾经,杨俐俐向《海宁日报》“爱海宁”专栏

  创办教育机构探索“爱的语言模式”

  杨俐俐曾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保送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中学任职科学老师。她的梦想是做海宁最好的老师,工作努力的她几乎年年都是班主任,同学们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呼她为“俐俐姐”。她教授的科学课多次获评嘉兴市级优质课,她本人也成为了海宁市首届名教师。

  然而35岁那年,她决定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那一年我被评为海宁市首届名教师,心里却感到一阵迷茫,我渴望自己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得到成长。”

  杨俐俐离校后,做过6年零底薪的销售,虽然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她心里始终还是牵挂着教育事业。机缘巧合之下,2011年,杨俐俐与两位教育界的合伙人创办了一所教育机构。

  她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开展科学课辅导。更重要的是,她重点攻克心理学,创新探索“爱的语言”,帮助疏导这些在学科上薄弱的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有一个孩子做一道科学题,我讲了两遍他还没有听懂。我就跟他说,杨老师很感动,因为很多孩子听了两遍没懂他就装懂了,或者直接放弃了,而我从你的眼神看出,你很想懂,对吗?”孩子们在爱的鼓励中,科学成绩都有所提升。杨俐俐也在今后的教学中始终秉持“爱的教育”。

  演讲班加沙龙鼓励孩子、父母追寻梦想

  杨俐俐说,机构创立初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没想到越走越“偏”,爱和鼓励的语言让一所学科培训机构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和加油站。

  事实上,这种改变从一开始便有了“苗头”。成立的当年,为了让学科薄弱的孩子找回自信,机构利用其中一个创办人的演讲特长,开办了演讲班。“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演讲建立自信,让他们在台上发光,孩子的好值得被父母看到,这么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践行一句话:你比你以为的要好太多了。”

  小华是去年加入这个演讲班的。在那之前,她在校成绩不理想,和同学打架,她的妈妈罗女士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我都不知道工作、赚钱还有什么意思!”经过杨俐俐的心理辅导后,小华加入了演讲班。“这是让孩子改变最大的,他们会在演讲课上分享:学校里发生的3件开心的事儿、2件不开心的事儿;如何处理你和朋友的关系;谈谈你的梦想等等。”罗女士说,上了演讲课之后,孩子的态度端正了不少,表达更有逻辑,也愈发自信了。

  杨俐俐也成了家长们的老师。机构成立第二年起,她就开办了家长沙龙,至今已经开展402期。家长沙龙上,杨俐俐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解答家长的困惑,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孩子和老师吵架了怎么办?孩子早恋了怎么办?

  杨俐俐还鼓励家长们找到自己的梦想。“我常常对家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得先成为怎样的人。”各个家长放飞梦想,有的成为演讲班的老师,有的带领其他家长一起做形体操。精神充盈后的家长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和朋友。

  刊发《陪孩子悄然度过叛逆期》爱与信任陪伴成长

  2014年8月的某一天,杨老师应邀为海宁第一初级中学做一场家长报告会。在那场报告会中,很多学生家长前来咨询,他们呈现出深深的无助。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极为复杂。我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通过一场报告会,也许可以帮助到一些家庭。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家庭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他们会因为孩子沉迷手机而惊慌无助,会因为孩子经常和他们争吵而愁眉紧锁,会因为孩子成绩下降而措手不及。”杨老师反问自己,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到这些家庭,帮助到更多的人?她决定,把80个接手过的心理辅导经典成功案例分享出去。

  经过2年时间的筹备,2017年,《陪孩子悄然走过叛逆期》出版了。“我把自己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记录下来,透过这些沟通,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背后的爱与信任。当我们的心被爱意充满,当我们看到孩子就能满心欢喜的时候,任何的沟通都会化作一股暖流,温暖孩子,同时也温暖我们自己,以此给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些帮助。”

  “双减”落地遇挑战十年创业路感恩创新沃土2021年7月,创办十周年之际,机构迎来了新的挑战——“双减”政策出台,杨俐俐创办的培训机构的学科培训板块同步取消。“原本学科培训是我们的主营板块,取消之后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新的机遇,敦促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情感教育当中去。”杨俐俐说,社会情感教育是她更大的追求,教会孩子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而不仅仅着眼于小我。以演讲班和家长沙龙为基石,杨俐俐正在进行社会情感教育课程的研发。回望十年创业路,杨俐俐感谢自己内心对教育的热忱,更感谢海宁这片沃土的接纳和包容。“我觉得海宁人特别接受人本教育,也特别接受我们这样的教育创新的小学校,所以心里真的特别感恩。”杨俐俐说,如果有机会,她希望反哺教育,将社会情感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