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生态惠民 看成都拓展多样生态空间
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的12月例行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成都市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推进情况。
在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共建清洁美丽世界——2022成都六五环境日网络主场活动”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正式宣布启动“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
“生态惠民新场景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生态惠民场景TOP100旨在聚焦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打造一批集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空间。
“锦城蓝天”“天府蓝网”“青山映城”“五绿润城”“天府净土”“宁静蓉城”,这是成都实施生态惠民的“六大行动”,也是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手段。
2022年以来,成都新建各级绿道800公里,建设成蓉漂人才公园、芙蓉岛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完成“金角银边”场景营造200个,新建“口袋公园”60个,新增城市绿地1800公顷、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实施鲜花氛围营造110余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焚烧处理率达到92%。
探寻绿色低碳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推进绿色低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生态之绿、生产之绿、生活之绿,远观成都这座高楼密布的城市中,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正在城市之中蔓延。
今年初,成都提出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其中提到,推动光伏新能源材料产业扩规模、强链条,加快把淮州新城打造成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东方氢能产业园、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成都氢谷等产业地标,加快建设成渝绿色“氢走廊”和成都30分钟加氢服务网络。设立一只100亿元的碳中和产业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速聚集。
视线聚焦四川天府新区,围绕构建一种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城市形态,四川天府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控制各类用地规划比重,将城市建设区产业用地比重由27.2%压缩至20.6%、蓝绿空间比例由65.7%提高至70.1%。城市得以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
目光转移到成都永丰立交,桥上新能源公交、新能源汽车正在缓缓驶过。桥下,花园草地有序生长,亭台小凳依次排列,角落废旧空间被合理利用,打造成居民出行游玩的后花园。
绿色产业、城市绿色规划、低碳绿色生活。成都在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中,深刻认识到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本质内涵和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大的优势。
从金牛区临水雅苑九里春晓打造到成华区长椿沟河道改造、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到熊猫家园核心区建设、从彭州市白土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到沱江流域彭州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公益性项目……着眼成都全域,以绿色生态场景营造为载体的生态美景正在不断呈现。
在中,成都的生态愿景被这样描绘:蓝天常见、雪山常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土净地美、安全可控,绿满蓉城、花重锦官。
“这些必将从‘愿景’成为‘现实’,让公园城市的生态魅力感染每一位市民。”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