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热点

发现1001 双11特辑TOP30:生活方式霸榜、母婴赛道冲出黑马“留量

时间:2022-11-30 22:39 浏览:

  投资于今年8月完成的战略融资。在2020年,云鲸在4月、6月连续完成由B轮、C轮融资,投资方大米创投、盈峰控股、源码资本、字节跳动及高龄资本、红杉中国等。

  在本期上榜的30个新品牌中,有20个新品牌有过融资记录。在排名前10的新品牌中,有过融资记录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0%,前十中唯一未有融资的品牌是坚持“不轻易融资”的彩妆品牌花西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榜单排名靠前的品牌背后也有“母公司”加持。比如元宇宙设备品牌PICO,其上半年推出了新产品PICO 4,目前已被字节收购,坊间传闻收购价超过了90亿元人民币。

  在此之前,PICO先后完成4轮融资:2018年1月、2018年7月,完成天使轮与1.675亿元A轮融资。2020年12月,PICO完成由钥石财富、中电中金、中金资本参与的B轮1.93亿人民币融资。2021年3月后,PICO再完成由基石资本、招商局资本、建银国际等投资方参与的B+轮2.42亿人民币融资。

  此次第一次上榜的生鲜品牌天海藏,其是北京中大惠农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后者是成立于2008年,在有机食品宅配、健康礼赠品、超市供货和分销渠道等四大领域发力,产品和服务已经应用于国内68个城市和国外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的华人区域,服务的企业客户超过2000家。

  在个护赛道表现不错的品牌米蓓尔的母公司是华熙生物,智能电器上榜品牌米家,来自上市公司小米旗下,其专门承载小米供应链产品。。

  纵观2022年获得融资且上榜的品牌,上榜的还有智能家电品牌追觅,以及个人护理品牌KONO。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拿到了超10亿人民币大额融资的美瞳品牌MOODY,其在融资品牌中额度排名第二,仅次于PICO 90亿被收购的融资额。

  从榜单情况总结来看,品类新老更替明显。更个性化、功能化的美妆个护赛道的细分品牌,与智能家电品牌成为近期的“融资大户”。不少新上榜品牌虽没有融资资本加持,但背后母公司的支持仍给了新品牌发展的厚血加持。

  智能家电“抱团冲榜”新品牌突围更青睐健康、科技、供应链

  从榜单来看,我们更明显感受到消费开始更加“健康”。

  比如在饮食领域上榜的品牌们,无论是轻食品牌还是滋补品牌,都属于更健康的饮食理念下催热的消费新趋势。

  比如秋田满满和Babycare两大母婴品牌此次榜单,有行业人士向我们透露,不少婴儿产品,比如杯子、婴儿辅食等的购买者是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因为婴儿级的食品更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包括生鲜品牌,比如第一次上榜1001榜单的生鲜品牌天海藏,品牌主打深入源头选健康食材,在此次双11期间,天海藏在抖音商城生鲜品牌榜中排名第3位。

  有机食品品牌在我们去年的榜单中已经出现,比如品牌彩虹星球合作社。在此次榜单中,该品牌在销售力等维度仍排名靠前,但由于品牌身陷负面舆情和争议,我们未将其列入榜单。

  对健康的关注也包含日常的消杀。专注于日常清洁,以婴儿手口湿巾、酒精消毒巾为主药产品的品牌德佑上榜此次榜单,其品牌销售力维度贡献颇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科技对消费领域影响更加凸显,上榜新品牌也对新技术情有独钟。

  比如智能家电“抱团冲榜”,第一次上榜4家,表现在产品创新层面的智能化、科技化含量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年轻人独居、懒宅等特色,让其对解决细分需求的智能商品一掷千金,这是智能家电的消费需求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5G技术、元宇宙等技术与消费的边界不断融合的前提下,VR&AR设备、虚拟人等消费元宇宙照进现实。VR&AR设备大热,PICO首次上榜,直接冲至榜单第二位。

  无论从消费力还是消费需求来看,元宇宙领域仍有可为。

  根据VR陀螺统计,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约为1110万台,同比增长66%。2022年H1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VR出货量将达到1450万台。

  我们同时看到,随着消费的定制化、个性化不断深入,新消费背后的供应链公司开始快速磨合成长。

  比如在VR/AR领域对头戴设备、交互技术玩家的探索过程中,其背后屏幕、光学解决方案、乃至软件引擎、芯片等供应链厂商开始快速发展。VR相关的无论是终端还是产业链,都可以被看作是起步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对于新消费投资领域的观瞻,我们已经看到,投资大热赛道背后的供应链公司成为VC们争抢的重点项目,比如新茶饮品牌的供应链公司田野股份等。

  我们认为,投资已具备大热潜力、仍处于起步阶段赛道中的供应链公司,或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机构挖掘的主要方向。

  陈端:高质量发展正内蕴于创新自觉与生态协同之中

  近一年来新消费领域创新亮点频出,创新主体云起潮落大浪淘沙,在岁末年尾之际透过双十一消费大数据回望过去管窥未来,对平台和商家下一轮创新都有参考借鉴价值。

  我们看到,这一年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以Z世代为代表的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选择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这与防疫带来的生活模式调整、科技元素对产品功能品质的提升和新硬件支撑下消费偏好的迁移息息相关,也与供给侧产品创新更注重功能之外的IP调性、圈层认同和情感抚慰等消费附加值等主动性引导密不可分。

  今年双11热销产品品类结构的变化背后揭示的消费者偏好变化,对后续产品研发优化和品类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单以食品类为例,类似“暴肌独角兽”、“宅猫日记”这样人群细分、功能细分、场景细分的产品热销,说明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仍在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并没有变,几年前大家热议的消费升级,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基本稳定的大背景下,正在以另外一种形态表现出来。对于商家而言,能否更为精准地把握和挖掘消费者基于不同场景的深层消费动机、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以更富精准度的产品供给让消费者在同样的预算框架下有更好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或许也是下一轮创新竞争的关键。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每一次经济增速下行都是一个大浪淘沙和旧产能出清的过程,简单依靠价廉物美的产品力竞争之路越来越窄,倒逼商业经营主体成长为持续自我迭代的创新主体。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艰难转换,也正内蕴在这些商业主体的创新自觉与生态协同过程之中,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数据机构、专业媒体发布平台、专业研究机构与平台上的中小微创新主体深度协同,通过对产业发展态势的数据挖掘与趋势分析,带动新消费整体的生态进化力,是经济增速下行大环境下抵御寒潮破局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