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Manus加速AI大时代下,AI应用软件板块掀起“淘金热”?
自DeepSeek爆火后,谁能打造下一个超级Agent已然成为行业焦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的投资之心也跃跃欲试,谁能在“AI Agent商业化应用元年”淘到第一桶金已然成为了投资者们的共同课题。
DeepSeek大模型在性能上与GPT等全球头部大模型比肩,在训练成本上则远低于GPT,DeepSeek的R1的预训练费用只有557.6万美元,仅是OpenAIGPT-4o模型训练成本的不到十分之一。
不难看出,DeepSeek的出现可谓大大降低了模型调用成本,且是开源模型,对于下游AI应用来说无疑是较大的成本端利好,有望促进AIAgent和下游各类垂直“AI+应用”的加速落地,下游应用也有望实现更高的ROI,提早实现盈利。
以数据为证。细观这波AI浪潮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或与10-15年移动互联浪潮较为相似,遵循着从硬件设备软件内容-场景应用的传导规律。
2010-15年的移动互联浪潮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爆款产品的出现拉开了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的序幕,后续内容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传统行业纷纷出现“拥抱”互联网的浪潮。
据悉,浪潮加速期,我国内容和应用端百花齐放,同时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逐渐提升,中国移动端网民规模和上网时间也大幅增加。据人民网及中国网信网,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人,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从12年的20.5小时提升至15年的26.2小时。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游戏等应用迅速崛起,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例如14、15年中国移动游戏销售收入分别达400、724亿元,同比增速为191%、81%。
而对照从硬件设备软件内容-场景应用的传导规律来看,伴随着Deepseek掀起AI热潮,AI应用显然也走向了1-100的加速期。
据中银证券指出,2024年以来,国内AI应用活跃用户高速增长,头部应用豆包已成为全球MAU第二的AI应用,仅次于ChatGPT。伴随着今年1月Deepseek引发市场高度关注,2025年1月其MAU已达近8000万。
而2024年下半年以来,豆包大模型调用量高速增长,豆包大模型12月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达4万亿,较5月发布时期增长超过33倍。
由上,可以看出,AI应用增长斜率已接近于2014-2015年移动互联网热潮时期的美团等头部移动互联网app,头部应用如豆包等或有望在2025年实现月活破亿,头部AI应用正在走向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奇点时刻”。而随着国内AI应用用户数正在进入加速增长期,DeepSeek的推出有望进一步加速应用端商业化落地。
上涨效应已至,该如何布局AI软件应用板块?
事实上,如10-15年移动互联浪潮一般,映射到股市表现,股市行情也从硬件设备开始、逐渐向软件内容传导并扩散至场景应用。
与10-15年移动互联浪潮初期相似,23-24年在AI应用浪潮0-1的阶段中硬件端业绩确定性更高,股价涨幅也更明显。
以AI“卖铲人”英伟达为例,在2022年末至今的AI浪潮中,由于算力板块的确定性最强,因此英伟达作为全球算力龙头深度受益。2023年,英伟达AI芯片所在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增长137%,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1年的39%上升到23年的78%,2022年10月份以来英伟达股价最大涨幅达1318%。
而A股的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亦是如此。AI算力爆发趋势驱动下光模块业绩逐渐释放,A股光模块板块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从23Q3的-8%大幅回升至24Q3的101%,22/10以来Wind光模块指数最大涨幅为314%,其中龙头中际旭涨幅更是达898%。
因此不难推测,伴随着DeepSeek催化AI应用加速落地,板块上涨效应显然也将从硬件设备向软件内容、场景应用传导。
具体而言,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赛道规律的启示来看,应用场景明确、商业模式易验证、产业链投资成本低、用户需求高频刚需的领域更易率先实现商业化。在AI应用的不同垂直领域中,办公、娱乐、医疗、教育、金融、电商等AI垂直领域恐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譬如,在AI+办公领域,AI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办公领域,AI 技术参与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生产力,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AI+办公”正处于付费用户培养积累初期,后续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港股市场中,金山软件、金蝶国际等AI+办公概念股也或将在这一波AI浪潮中受益不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Manus出圈究竟是炒作还是真本事暂且还找不到答案,但伴随着DeepSeek催化AI应用加速落地,AI应用的投资效应也愈发明显。在应用领域中,中国庞大市场和用户基础将为AI应用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国内企业大有可为,投资者大可遵循移动互联浪潮“股市行情将从硬件设备开始、逐渐向软件内容传导并扩散至场景应用”这一发展规律,毕竟“以史为鉴”这一道理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