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快讯

新股前瞻手握12款管线药物 映恩生物ADC出海提速再闯IPO

时间:2025-03-03 12:51 浏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开年,映恩生物就迎来利好,再一次实现ADC出海。1月8日,映恩生物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1.5亿美元里程碑款的价格,将EGFR/HER3双抗ADC DB-1418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

  此次映恩生物能否再添喜事,获得港股“通行证”呢?

  手握12款ADC药物ADC出海提速

  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全球领跑者,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新一代ADC创新药物。公司利用自身的ADC技术平台,已建立起各种具有差异化的管线,公司正在推进这些管线,目标是革新癌症治疗模式,并提供可显著改善全球患者治疗效果的疗法。

  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两款核心产品,即DB-1303/BNT323的HER2 ADC候选药物)及DB-1311/BNT324的B7-H3 ADC候选药物)。

  除核心产品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了:五款其他临床阶段ADC,在广泛适应症中具有潜力,根据Frost & Sullivan,就总体或主要适应症的开发进展而言,每款均跻身全球临床最领先之列;两款新一代双特异性ADC预计将于2025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及多款其他临床前ADC。

  截至2月19日,公司有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资产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研究用新药批准。公司在17个国家的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拥有七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已有2000多名患者入组。公司的创新ADC资产已吸引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迄今为止已建立数个全球合作伙伴关係,包括与BioNTech SE、百济神州有限公司、Adcendo ApS 、GSK plc及Avenzo Therapeutics, Inc.的合作,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

  尽管手握12款ADC药物,但映恩生物没有商业化产品上市,收入主要就是靠对外授权。映恩生物披露,目前就其ADC相关资产建立的合作,交易里程碑总价值已超40亿美元,但公司仍未走出亏损泥淖。

  2022年至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映恩生物的收入分别约为160万元、17.87亿元、14.62亿元;期内亏损分别约为3.87亿元、3.58亿元、5.66亿元人民币,累计亏损13.11亿元。

  简言之,与大多数biotech一样,映恩生物同样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即使在实现大额授权的2023年,映恩生物仍旧亏损3.58亿元。目前映恩生物资产总值18.05亿元、负债总值则高达33.03亿元。

  商业化方面,截至2月19日,公司尚未获得任何候选药物的上市批准,亦未从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预计后期ADC将在未来几年实现商业化,公司计划通过选择最佳商业模式及或与第三方合作)使候选药物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根据智通财经观察,映恩生物持续亏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需要大额研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期融资造成的。IPO前的各轮融资大额投资者多以优先股购入,随着估值增长,映恩生物在2023年录得大额优先股价值变动亏损10.18亿元。

  尽管没有商业化产品,但是ADC出海提速为映恩生物积极“补血”。

  就在今年开年,映恩生物连续完成了两笔ADC药物交易。一是将核心产品HER2 ADC药物DB-1303多个适应症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沈阳三生;另一笔交易则是将一款临床前管线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Inc.两笔交易下来,映恩生物将获得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在未来实现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的节点还可获得里程碑付款。

  Biotech授权出海浪潮席卷仍需关注商业化进程

  ADC药物海外交易日趋火热。据市场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至少有14款ADC药物达成海外交易,其中近一半药物的交易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而在Biotech授权出海浪潮下,不乏佼佼者。

  比如,2023年底,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达成潜在84亿美元的重磅交易,打破了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天恒的BL-B01D1也是一款可靶向EGFR和HER3的双抗ADC药物,相比映恩生物的DB-1418研发进度更快,正在中国和美国进行超过20项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拥有的5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这种情况下,映恩生物显然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另外,以映恩生物的管线布局来看,其既有已经过验证的成熟靶点HER2、TROP2,也有新兴靶点B7-H3、HER3等,此后还布局了双抗ADC,及针对自免疾病的ADC。

  在进度和差异化开发策略上,以靶向HER2的DB-1303为例,其首个适应证为HER2表达EC,避开了与已上市药物撞车,目前正处于全球单臂2期注册研究阶段,最早将于2025年向FDA申报加速批准。就HER2 ADC全球市场容量来看,预计该市场自2023年至2028年及自2028年至2032年将分别按30.8%及16.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32年达到345亿美元。

  就竞争格局来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在美国有两款HER2 ADC获批,而在中国则另有一款HER2 ADC获批。截至同日,有三款HER2 ADC正处于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阶段的III期临床开发或更后的阶段。诸多竞争对手林立,可见映恩生物的市场化进程并不算早。

  综上,由于映恩生物的产品尚未商业化,研发投入加上前期融资带来的优先股价值变动,公司难掩亏损。但是ADC出海为公司带来入账,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流动性压力。其而从招股书来看,公司多数管线产品均处于临床早期,因此在竞争激烈的ADC技术平台能否脱颖而出,依然要看其后续研发实力和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