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快讯

华金证券:Micro LED加速产业化 眼镜上屏迎来机遇

时间:2025-01-06 16:38 浏览:

  华金证券发布研报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增长,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正在将AI音频眼镜推向更广的市场。在短期内AR眼镜用户画像较为模糊背景下,智能音频眼镜以替代耳机功能为切入口,以眼镜为载体,搭配AI提高体验与卖点,有望开辟音频新赛道。建议关注进入各产品供应链或有相关技术储备厂商。

  华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MicroLED高亮度特性解决波导技术光效低问题

  光波导具有轻薄、透过率高的优点,容易做成眼镜的形态,被认为是AR最具应用前景的光学方案。光波导也存在光效低的弱点,在0.1%-10%之间,全天候AR眼镜要求入眼峰值亮度要达到3000nit,因此对输入端显示亮度要求高,以1%的光效来计算,要达到入眼3000nit亮度需要在30万nit的发光亮度才行。如果以0.1%的光效来计算,则应该达到300万nit亮度。此外,由于要做成眼镜形态,对显示屏的面积和体积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体积不超过1cc,因此对于显示屏幕的体积和像素密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常要求ppi要达到4000以上。

  单色MicroLED具备成熟量产能力,全彩化技术各有优劣

  目前,Micro-LED+衍射光波导的光学方案已逐步成为AR眼镜的主流选择。其中,单绿色Micro-LED显示屏已具备成熟的量产能力,并带来成本下探,市场上已有价格低于2000元的Micro-LEDAR眼镜出现。单色Micro-LED是全彩化显示基础,蓝/绿光和红光LED在衬底材料上的不同也影响单色Micro-LED在键合、衬底剥离等工艺上的差异。目前Micro-LED微显示的全彩化方案主要包括合光方案、量子点色转换、三色堆叠以及单片直接外延。

  合色方案:由R/G/B单色Micro-LED微显示面板与1个合色棱镜组成,通过合色棱镜将红、绿、蓝单色微显示面板进行混光。量子点色转换:使用量子点材料对单色Micro-LED进行色转换工艺主要有喷墨式和光刻式。三色堆叠:Micro-LED外延上直接进行三色垂直堆叠键合,可最小化每个像素尺寸。单片直接外延:在同一外延衬底上生长R/G/B三色外延。具体来看,三色合光是相对基础且成熟的路线,但仍需减小模组体积;量子点色转是当前单片全彩研究最火热方向,亦是实验室阶段最简易工艺路线,难点在于提高光转换效率;三色堆叠和单片外延方案工艺难度高,整体处于实验阶段。

  产/学协同发展,国内厂商加速产业化/科研院校技术持续突破

  产:①思坦科技:2024年6月在厦门市约2万平方米量产工厂正式投产,思坦科技搭建起从芯片设计到量产工艺的全链条布局,深圳中试线月,TCL华星与三安合资的芯颖显示Micro-LED中试线年实现小批量试产。③华灿光电:2024年11月6日,华灿光电6英寸Micro-LED量产线在珠海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实现规模化量产的Micro-LED生产线英寸Micro-LED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Micro-LED晶圆2.4万片组、Micro-LED像素器件45000kk颗的生产能力。

  ④利亚德:2024年11月20日,利亚德第一期全制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阶MIP产线,在无锡利晶工厂正式落地投产。⑤辰显光电:2024年12月19日,辰显光电在成都投资30亿元的TFT基Micro-LED量产线点亮,包含转移工艺、背板工艺及模组工艺全制程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英寸Micro-LED拼接屏新品,以及Micro-LED透明拼接屏和Micro-LED光场裸眼3D屏。⑥深天马:12月30日,“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Micro-LED产线”成功实现全制程贯通,计划于202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

  学:湖北光谷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高性能量子点光刻胶,有望为Micro-LED全彩显示技术带来突破;湖南大学团队联合诺视科技、晶能光电等研发出一种超高亮度Micro-LED微显示芯片,并在均匀性极高的硅衬底GaN外延片上开发了单像素亮度高达1000万尼特的绿色Micro-LED显示屏。

  技术演进轨道与产业生态尚未定型风险;对前瞻重点技术产业化进程敏感性不强风险;内容生态建设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