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快讯

“内卷”下的商机:历经三年“春”与“冬” 2022付费自习室盈利

时间:2022-10-12 21:35 浏览:

  看过的韩剧爱好者对“自习室”这个概念不会陌生——与学校无关,昏暗的小屋,贴着目标的隔板和低头奋斗的侧影,这是自习室内的线年开始,这样的画面也出现在中国城市的高楼里。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越发复杂化的外部环境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他们不断地寻找新的人生道路,试图“曲线就业”,其中,考研,考证等自我提升等途径加入了更多人的计划日程。

  据中国教育在线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的377万增长80万,其增幅达到了21%。除了考研,公务员考试也在一年比一年惊人的报录比,让人更加焦灼。

  和“内卷”加剧的“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是公共资源的紧缺。据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有3196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43.8万人共用一座图书馆。“僧多粥少”的情况正在加剧。于是,自习室这一模式便盯上了这些溢出的自习需求,开始展露头角。

  据智研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2019年,全国新增付费自习室近千家。到2020年上半年,全国付费自习室数量已突破千家,其中沈阳以137家位居全国首位,其次为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付费自习室数量都突破了80家。

  自习室内景

  凌雁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在上接受

  但爆发式的增长之后,自习室生存现状却并不乐观。2019年被誉为付费自习室“元年”。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它仍是一个陌生事物。“我认为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自习室这个概念”,自习室店主竹川在中向

  此外,随着运营中诸多的问题浮现,大量店家正选择从这片战场中撤退。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自习室行业普遍盈利很低,真正能从这个项目中实现高额盈利的只是凤毛麟角。

  作为迎合了“内卷”趋势的新行业,自习室这一模式还存在很多未知数:自习室能否抓住学习热成为一个朝阳行业?如何能在与同类替代品之间取得竞争优势?店铺之间如何做出差异化?连锁店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

  自习室是卖“空间”还是卖“气氛”?

  

  进入学习空间,自习室里铺有地毯,桌子两侧竖有很高的挡板,人们尽可能降低自己活动的音量,以免相互影响。此外,许多自习室都会按照消费者需求,设置不同的空间。按光线区分“黑匣子”和“阳光房”,从对声音的限制上有“静音区”和“键鼠区”。也有自习室会设置会议室或者双人房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

  自习室一角

  潼潼在上接受时反复提到自习室“很安静”。在知道自习室之前,她也曾试图在咖啡馆、书店里学习,成效并不是很好。“一般最开始都很安静,但是因为人员的流动,总会有很吵的时候。”

  在收费方面,据

  这不算便宜的费用,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理由,除了自习室完善的环境,或许还有自习室的学习气氛。

  阿莘是在今年4月份第一次走进自习室的大门。在上接受

  “在家效率很低,老想拿手机起来看看。图书馆的话离家里太远了,咖啡厅的桌子适合学习的又比较少,而且没有充电的地方,光线也不一定很好,上洗手间也没人帮你看包。”在体验过一次之后,阿莘马上决定买一张月卡,并且一周有四五天到自习室报到。

  像阿莘一样想要寻求一处真正适合学习的场所的用户不在少数,在小红书上关键词“自习室”,能得到67w+篇笔记。其中有学习类博主的自习室vlog,也有一般消费者分享的学习体验,当然也有只为寻找一个安静惬意第三空间的用户。

  在北京拥有两家自习室门店的店主小墨在中提到,最近接待的自习室的顾客中,有送孩子去补习班后的家长,或者从育儿压力和婆媳关系中逃避一下的女性。自习室在“备考室”之外,成为都市人短暂的“避风港”。

  2019年,被称为中国共享自习室元年,带着“get韩剧同款”和“自律”的标签,各类自习室一度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这一年里,付费自习室在全国新增了近千家——只需要合适的场地和“买了座椅就能营业”的说法吸引了很多入场者。那段时间,每过一两个星期就能看见新的自习室出现。

  对于学习压力同样严重的日本和韩国,通过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设置,自习室快速扩张,经过二三十年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韩国,具有代表性的自习室品牌是TOZ,自2010年建立以来,目前已有173家分店,近18万的注册用户。用户通过自习室门口的屏幕选座,再凭借按月续费的卡片进入自习室。

  对比目前国内“二房东”模式的自习室,乍一看壁垒低,成本投入较少,可一旦深入便会发现,运营一家自习室所需的精力和管理成本很高,对于个体商户而言,即使是“自助式”的运营模式,需要商家介入的地方也很多。目前的运营模式下,国内还很难形成类似韩国的连锁品牌。

  竹川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接手了位于北京常营和五道口的两家自习室,她在接受

  “当你开一家店和开两家店乃至更大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你的经营思路和理念就完全不一样了。”她说,“一方面是管理的问题,二是需求的问题。当需求太多,管理跟不上的时候,客户也会流失。当供应太多,但是没有那么多需求,竞争又很激烈的时候还会流失,所以这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此外,自习室的生意有淡旺季之分。考试季爆满,平时日子又空得不见人影。要是开在学校附近的自习室,更是有假期和上学日的明显区别。

  共享自习室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更深入人心的替代品们。图书馆尽管资源紧俏,距离较远,但仍是学习者们的首选。咖啡厅纵然有一定的噪音问题,但对一部分学习者造成的干扰并不大。也有新入局的线上自习室,争夺这片学习者市场。

  另外,自习室因为无法完全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也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静音带”。

  Cinyi通过向

  今年对于经营自习室的商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多地疫情封控不断,竹川和小墨的自习室也一度被叫停。

  除了这段时间不营业带来的固定成本的损失,小墨向

  这场疫情让自习室陷入了严冬,许多经营了两三年的“老店”也不得不关停或转手。

  如今的自习室面临诸多问题,但是许多自习室从业者仍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身的行业。他们相信,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一个学习型社会还会继续加速。

  自习室里也提供图书服务

  据显示,前往自习室消费的用户有48.6%是做求职准备,45.1%是为了日常学习或工作,42.2%为了上网课或写论文。

  “当前付费自习室的走红,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基于当前这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趋势,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

  对于自习室的店主来说,他们自己或许就曾是自习室的用户,因此他们从事的行业,一方面可以给自己提供便利,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设施的不足。

  那么,韩国的连锁自助自习室模式,在我国有没有的可能性?

  对此,林岳表示,存在这样的可能。“因为本身自习室就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线下空间,不需要太多的服务,当下大部分服务如外卖、购物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解决,实际上就是一个满足私人空间需求的场地租赁业务。”

  但江瀚认为,韩国模式的自习室能否在国内奏效,还是一个未知数。“实际上,国内的内卷化压力是不如韩国的。韩国的考学,整体的压力还是明显大于国内的。”

  此外,鉴于遭人诟病的自习室差异化小、服务趋同的问题,目前许多自习室也在寻求转型的方向。比如,自习室和图书馆联合打造迷你图书馆,和咖啡、甚至瑜伽冥想等运动结合加强其休闲性质,是目前自习室的一些通常做法。

  自习室增加配套服务打差异化的现状,江瀚也提示道:“其实你要看消费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休闲的话,有更多的瑜伽馆,咖啡厅,为什么要去自习室休闲?如果自习室纯粹是为了学习中能兼顾放松的话,可能就不能主打休闲。所以在这方面要对认清其商业模式的核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自习室确实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买单。那么,是进一步提升自习室体验,还是打造形式各异的“自习室+”?在协助打造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自习室到底能扮演何种角色?这还需要从业者再思考。